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自行车队参加6、7、8、9四届全运会的总结,认为赛前高原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成绩.高原训练的关键是掌握好海拔高度,训练时间、强度、营养补充、下山至参赛时间.高原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应接近或略低于平原,随着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训练量强度和密度应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女子马拉松运动员3名,年龄:23.25±2.5岁;运动等级:国际健将1人,健将2人。研究方法:监控法、测试法、监测法、数据处理法、统计学检验法。结果与讨论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km);(2)高原训练期间训练强度的监控(min)。本研究所采取的训练量的安排为,第一周为适应周,训练量比较小,从第二周开始训练量大幅度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为,不论是5km还是40km的训练强度均高于以前高原训练的最佳强度。2.高原训练期间CK变化规律的分析血清中CK(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训练标枪运动员赵玉红的实践总结。文章认为培养标枪运动员要十分重视完整技术的训练,并要解决好专项技术、整体水平、专项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使身体训练、专项素质训练紧紧围绕专项技术进行。训练量、强度的掌握与按排应注意效果、专项训练应注意平均强度。  相似文献   

4.
1999年国家皮划艇队冬训期暨高原训练阶段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重点发展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能力,发展专项力量耐力,完善划桨技术。运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发现长期系统地监测Hb、BU、体重和血乳酸有助于了解机体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适应状况和机体的恢复状况,探索高原训练规律,提高训练效率。科学地组织和安排高原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平原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
为比赛所进行的专项训练,对于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从准备期到竞赛期过渡期间强调这一点,训练将更趋专项化。当然,这会减少训练量而增加训练强度,并要采用一些包括模仿各种不同紧张情况以及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战术策略等问题的专项训练方法。这些专项训练方法包括比赛准备、计时测验以及模仿比赛环境的模拟训练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罗马尼亚女子中跑运动员在各次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涌现出一批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罗马尼亚女子中跑的训练特点是一切为了提高技能水平。在训练量方面,罗马尼亚运动员比其他国家女选手要大。一般认为,年跑量:800米运动员为4600公里+500公里=5100公里,1500米运动员为5000公里+500公里=5500公里。罗马尼亚女选手均超过以上指标达500公里。在训练强度方面,罗马尼亚专家们与一般传统的中跑训练观点不同。传统的训练观点认为,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训练强度应降低,而罗马尼亚选手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亦大。甚至在重大比赛季节,她们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很大。例如著名女运动员麦列什斯库1978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划艇队2014年冬训负荷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冬训分为基础能力恢复、高原训练提升、专项强化训练3个阶段;训练负荷以有氧能力训练为目标,训练量为前期逐步加大,而后随着训练强度的提高及比赛的临近逐步减小;各阶段水上训练以Ⅱ级强度训练为主,随冬训的深入训练强度明显上升;力量训练前期重视最大力量的基础性练习,后期加强力量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9.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12名国家男子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与分析.结果:(1)高原上各周WBC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2)高原上训练Hb先呈显著性升高后下降,Hct一直高于高原前;(3)高原第2周EPO显著性升高之后下降;(4)CK、BUN随力量课和跑步总量变化;高原第1周运动员的T/C值显著升高.结论:(1)"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应密切监控WBC水平;(2)"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3)BUN、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可以用这两项指标反映运动员对陆上训练总量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能保证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机体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大负荷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潜力,使有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认为力量训练可以概括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中要注意负荷量的增加,训练的特点负荷强度大(75%~100%),每项训练完成的组数多(5~8组),每组重复次数少(1~6次),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间为3min,采用大强度训练法训练时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应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2~3min,提出爆发力训练负荷等级与重复次数以及极限用力的百分比关系;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速滑运动员力肌肉耐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练习重复速度要快,采用最大力量50%~80%的负荷,重复在10~30次之间,间歇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女子划艇队夺冠成员在2017年天津全运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总结高龄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结论:女划运动员在第一阶段以恢复、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巩固、提升有氧能力和强化水上专项能力进行训练实施。训练的总量趋势大体呈先增量后减量;越临近比赛,水上训练量逐步增加,陆上训练量逐渐减少。江西女划队以有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所占的比列最高;水上抗阻训练比例和水上速度训练比例相当;SKM训练类型的训练比例最低,模拟比赛训练的比例仅高于SKM训练类型。陆上机能训练中大力量训练比例最高;力量耐力次之;陆上有氧训练再次之,其中,自身负重和核心训练是调节性训练,比例较低。此外,江西女划队特别注重运动员的机能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在很多项目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在我国的速度滑冰项目上,却开展的比较晚,所以有关高原训练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通过分析速度滑冰高原训练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并结合国内外高原训练相关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对于首次到达高原进行训练的运动员,不能急于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应调整为更好密度和频次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配合机体适应度科学的递增训练的负荷;在高原训练中,应该多注意运动员的机体反应,适当控制强度,防止运动肌肉拉伤.应详细记录并整理好整个高原训练前、中、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检验法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赛前8周力量训练方案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前1~3周适当安排绝对力量训练,赛前第2周开始以快速力量、专项力量为主,每周3~6次,总时间15~18h,专项力量安排45min,强度为75%~8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和意大利竞走运动员小周期训练特征及训练计划的比较分析,认为达米拉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体现了明显的小周期特征;中国运动员在训练量上要低于意大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技术训练和能力训练、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在竞走项目中,专项力量训练是核心,大运动量的有氧耐力训练是基础,周期理论与板块理论并不冲突,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业体校运动员每个周期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专项训练,对于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青少年时期既是牢固运动基础,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时期,又是大量补充各种膳食营养保持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业体校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和营养是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本文旨在对运动员训练恢复和训练后的营养补充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学校里的运动员来说,也是如此。一年365天不畏寒暑地坚持训练,为的就是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学生运动员受条件所限,很难得到全面、专业的运动营养指导,那么在比赛前两周,更要合理安排营养和饮食。就是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嘛。总的来说,赛前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饮食与营养补充的特点是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及饮食制度,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如果条件许可,比赛前10~15天内,就应当注意按比赛期的饮食制度进餐,这样可以使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期间的进餐制度,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以及适应比赛的节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方法:使用理化测试方法,将常规力量训练、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与比赛强度进行比较,找出近似比赛强度的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结果: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可提高游泳运动员下肢训练强度和力量耐力水平,强化运动员专项体能,使专项强度负荷训练可以接近或达到比赛要求.结论: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更接近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可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耐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