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抓土     
正母亲背起那被磨得泛黄的背篓,跨过门坎时,顺手从门后抄起一把小铲子,扔进背篓里,颤巍巍地往山野里去了。尽管是秋冬农闲时节,她还是无法停下那匆匆忙忙的脚步,要去寻找那珍贵的土地。家乡窝在大山深处,那里七分石头三分土。一踏出家门,便走上石块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石板路。青青的石板被岁月磨光了棱角,颜色有些泛白,是艰苦的乡亲们的汗水染白的。多少个脚步在石板路上踩来踏去,踏出去就是  相似文献   

2.
受禅台访古     
任崇岳 《寻根》2005,(5):117-121
双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香。在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的受禅台。极目四望,我不禁满腹狐疑:这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刘协让位给魏文帝曹丕的那个所在吗?这就是终结汉代历史、开启天下三分书面的那个见证物吗?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旅游,偶尔你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头戴黑色宽边礼帽,身穿黑色灯芯绒外套,外套上钉着白色的贝母大钮扣。下装是同样颜色、同样质地的喇叭裤。他们大多拄着手杖,胳膊里夹着一个装着日常用品及简单工具的包裹。包裹皮是用一块非常结实的软布做的,通常还会在包裹皮上印上持有人所在行业协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南洋娘惹     
吴正格 《寻根》2022,(2):37-40
"娘惹"是马来语的译音.据说,最初是从闽南话里演绎过来的,是对在南洋地区出生的已婚华裔妇女的称谓.她们虽然生活在海外,但对祭祖祈愿之事,仍是承袭着中国南方的古老习俗.过新年、春节也与国内一样.娘惹待人处事,都很有礼貌.她们说话,可谓南腔北调,语言颇杂,讲着南式的汉语,忽又掺杂进来闽南或粤地方言,或是马来语,甚至加上几句...  相似文献   

5.
贾艳丽 《寻根》2008,(4):36-40
“送羊”习俗 河南省汤阴县及周边安阳、林州等县市,自古就有“送羊”习俗。每年夏季麦收刚过,出嫁过的姑娘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瞧娘,当地有句俗语,叫“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一进农历六月,家里有外孙(甥)的村民便开始蒸“羊”送“羊”了.  相似文献   

6.
名人小趣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摸索。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了,他悄悄地爬了起来,点亮了灯,十分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在这书桌里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微笑     
暖、热、凉,生活交替着不同的脸对我们微笑。一、暖天气开始变暖,温度计里的红色液柱一改往日缩头缩脑的形象,趾高气扬地蹦了个高点,风刮来也带有阳光温暖的味儿。  相似文献   

8.
灯下闲聊     
赠人以笑 没事的时候,常常站在窗前观看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走过来走过去,脸上的表情或矜持或麻木,或愁绪或轻漫,却没有一个是微笑着的.他们一个个满腹心事的样子,脸上挂满了生活的冰霜.再到外面看一看,商场里,公共汽车上,到处是拥挤呆板的面容.没有谁肯把自己脸上的皮肤放松一下露出笑容来.  相似文献   

9.
老祖母     
正"诏北云山远,溪南驿道长。"在沙溪古镇寺登街北古宗巷赵氏"中书第"大院的东南墙花扣里残留的古老对子,深谙着多少的意韵啊!这古院落中的主人身姿瘦劲,衣着左祍青兰布衫,头戴盘丝黑绒巾,端庄的瓜子脸上配着笔直胆悬的鼻梁、深陷的眼眶、清澈的眼神,总带着慈祥的面容。在宽阔的大院中,她拄着硕长的金竹旱烟杆,边把黑陶烟斗点上,边  相似文献   

10.
大理时光     
孟德明 《大理文化》2013,(12):76-78
大理在迢遥的西南边陲,那里有苍山洱海蝴蝶泉,有歌声与微笑——自然,这些一直是作为悠远深邃的符号走人我的印记的。走近它,多年来总停留在我所预设的行程里,如一个温婉的梦,在等待里暖意而绵长。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剧<还珠格格3>中很多人恐怕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镜头:小燕子来到了云南,做了一个采茶女,她们愉快地在茶山上忙碌着,她们身上背着背篓,一边对着歌,一边采着茶.那时感觉她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宁静休闲无忧无虑,那时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她们一样,来到云南,做一回采茶女,体验那种无忧无虑神仙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高大的橡胶,一棵棵,一行行,整整齐齐如一排排仪仗队,站满了离寨子不远的小山.浓密的树叶,把炙烈的太阳遮挡,只有几缕努力撕开树叶的阳光,照射在早已收完的胶碗上.阿秀看到这些空空的胶碗,觉得有些伤感,仿佛就是她自己……想着想着,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想要挣脱眼眶对它的束缚.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咬咬牙,背起背篓,继续向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13.
黄昏被风摇落 弥漫成隔世的记忆 聚散的墨迹 在酥油灯里隐约了脸庞 每一天 每一刻 总有一颗心满怀热望地睡去 翅膀展露微笑 朝向迢遥的前方 经年的浅寐总源于一场场向往  相似文献   

14.
高俊 《大理文化》2001,(3):17-18
微笑 儿子在学校草地上蹒跚学步的时节,我无意中识得了一种小不丁点的无名的花.枝茎纤细如线,花只有小拇指的半个指甲大,极淡极淡的仿佛转眼即逝的紫色.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像一个个浅浅的微笑.被儿子笨拙的小脚踩倒了,又盈盈地慢慢立起,半垂了身子,仍是浅浅地笑.  相似文献   

15.
钟俊昆 《寻根》2010,(4):76-81
一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仙娘庙会”,以农历三月二十日为始,相传当天为“天花圣母”金霄娘娘、银霄娘娘、碧霄娘娘的生日,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笔者多年来常去逛仙娘庙会,并作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6.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人交际中的微笑王人法微笑在交际行为中起着明显的作用,是交际中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说法是: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是爱微笑的民族;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人是不爱微笑的民族。按照大多数外国人的看法,虽然俄罗斯人富有同情心,善良和好客...  相似文献   

18.
好人马大妈     
事情还得从18年前说起.那一年,16岁刚上高中的我,家里一下子增加了4口人,使原本只有4口人的家庭人口一下子翻了一番.当然,从父亲的角度讲,他喜欢或需要的只是后娘一人,可爱屋及乌,剩下的全成为后娘答应改嫁必不可少的筹码.不过,无论如何,作为我和弟弟,却只有高兴的份.这回,不但有了"娘",还凭空飞来3个兄弟姊妹和小伙伴,岂有不高兴的道理.可是,高兴归高兴,后娘却很快粉碎了我们的好心情.已上高中的我在父亲每日的打骂声中,一天天从一个尖子生变成了差生,直至把几种课本都读丢失了.升级考试,我成了班里少数几个留级生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便爱上了美术,也不知是什么使我陷入了艺术这一美妙的世界里.那是十年前秋日里的一个晚上(时间虽长了,可还记得很清晰).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经常布置写小楷.一天,我爸拿出了我的小楷本开始翻阅,我看见他眼里闪现出惊奇的目光,脸上露出平时很难看到的微笑,并开始左一句右一句的夸奖我,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叫我以后好好练字.我兴奋得叫起来,用比他响亮的声音说:"昨天,我们上美术课,我画得最好,得了最高分呢!"爸好像比我还要兴奋,亲切地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自豪.画画是一种艺术,但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成绩.  相似文献   

20.
慕尼黑的英国公园周平慕尼黑的英国公园是我们星球上最古老的、最广阔的公园之一,每年吸引着近1000万游客。这个公园地处从巴伐利亚州首府中心区至市北端沿着伊萨尔河左岸5公里的绿化带。公园占地面积373公顷,它的草地、树林、湖泊、河溪及75公里的森林小路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