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二场是指八卦中的“兑”。所谓兑即外柔内刚。因此,太极二场的型虽然柔和,去柔中寓刚,可以做强有力的攻击。其内容从下段防御开始,由中段正拳、前踢、上段防御等技法交互构成。 演武路线以“三”的符号表示(详见“太极二场演武线”图)。  相似文献   

2.
八、太极八场 太极八场指八卦里的“坤”。坤即指大地,大地为万物生长之源。 太极八场这个型是入级者的最后课程,也是入段后的第一个型。凡是能够入段的人,表示其基本技术已熟练掌握。因此,这个型是基本技术总汇,是对前述各个型的复习。结构上除去了重复动作,连接比较紧凑、严密。 演武路线是以“”符号表示(详见“太极八场演武线”图)。  相似文献   

3.
七、太极七场 太极七场指八卦里的“艮”。艮象征着山,山含有浓重沉厚的意思,因此,这个型要求以厚重的力感来演练每一个动作。 在这个型中编入了各种技巧动作,其动作结构比前述的型要复杂,难度也大些。 演武路线是以“”的符号表示(详见“太极七场演武线”图)。  相似文献   

4.
三、太极三场 太极三场是指八卦中的“离”。离即如火一般的热而明亮之意。所以,太极三场的型,都是极富于精神的动作,除了下段防御、前踢、正拳以外,还包括手刀的攻击和防御的多种技法。 演武路线是以“三”的符号表示。它是形成移动中心基础的型。身体各个动作的移动,都要按照顺序进行,目的是培养由防御变为进攻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5.
19.弓步下插 左脚下落,身体右转,面对E方向成右弓步;两拳变手刀,左手刀由上向下插击,右手刀置于胸前(图32)。 20.撤步下截 左脚不动,右脚略回撤;右手刀变拳下截,左手刀变拳收于腰间(图33)。  相似文献   

6.
10.前踢里格 (1)右腿直腿前踢;两拳置于体侧(图13)。 (2)右脚向后落地,左脚稍后撤,成右三七步;右臂屈肘向里横格,拳心朝上,左拳收于腰间(图14)。 11.转身外截 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外转,重心落于左脚,成左三七步;有臂屈肘向外横截,拳心朝下(图15)。 12.前踢里格 (1)左腿直腿前踢;两拳置于体侧(图16)。  相似文献   

7.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1拦手炮格斗姿势站立(图1),左脚向左迈一步,左拳向下截压;同时,身体向左转,右手向前击出,左拳放于右肋处,目视前方(图2—3)。实战运用:两人格斗姿势站立(图4),当对手以右  相似文献   

9.
高国新  高步新  杨敏 《武当》2000,(6):40-41
敌我对抗,我速用左拳向敌心窝勾击,如敌突然用左臂按封而截(图11-1),紧接上动,我立刻以右拳向敌面目要害直打猛击,左拳回置护喉(图11-2),目视对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太极拳,是本文探讨的热点。2追溯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的创始人众说纷  相似文献   

13.
1.双封截摔图中系黑腰带者为甲方,以下均同。乙左脚在前出右拳向甲胸部打来(图1),甲上左步出左拳用小臂向外格截乙右小臂,同时出右掌背击乙两眼(图2),甲急上步跨右腿至乙右腿后同时右手卡乙脖子猛力向乙右斜45度角推出(图3),乙失去重心,被摔倒地(图4)。技击指要:甲同时出左拳封截乙拳,右掌封乙眼,属后发先至,攻守同时。别住乙右腿应靠身贴紧,推摔时旋腰坐胯,可用左手抓住乙右小臂,这样可把乙摔的更远些。要求甲动作连续快捷,在二三秒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螳螂拳小传     
螳螂拳始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志士王郎(王文成)所创,螳螂拳之流派有三:一是“七星螳螂拳”,二是“六合螳螂拳”,三是“梅花太极螳螂拳”,也称“梅花螳螂拳”。其技术理论与技击手法具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双重特点,内用太极混元一贯之气,外走太极圆形;不动如泰山,动如惊雷;快似闪电  相似文献   

15.
1.正位冲拳 (1)准备姿势 图1以“八 字步”站立,两拳 置于腹部前方, 拳背朝前,两足 跟向内,脚尖斜 向外,呈“八”字 形站定。  相似文献   

16.
张宝银 《武当》2007,(1):14-15
太极者,“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道在拳中,乐在拳中,趣在拳中,耍拳也”。依据上述,对于太极八势用法及太极拳理艺“戏说”如下:  相似文献   

17.
13.后踢放腿 (1)预备姿势 图1左平安步。 (2)拳的位置 拳背向下,两拳置于两侧肋腹部。 (3)目标 攻击对方中段要害部位。(4)踢腿方法图2、3用平安步的后脚(此时是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20.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