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们满足其需求之发展。它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类为拯救自己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和策略。就教育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提高学生个体的人素养和科技水平,以确保其与周围世界的和谐相处和自身的顺利发展。它由发展指向、发展能力和承载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身心素养三个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增长为发展目标的传统发展观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需要为代价换取的发展,这种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们关心的只是经济效益,其结果是导致当今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要做到从今往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的自我发展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绿色食品作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成果,在满足人们追求食品消费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问题,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三峡库区生态痕迹的评估与计算,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延伸概念为“既满足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能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不损害中下游人们满足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峡库区应该建设“内部循环,外部开放,以水体为中心,走集约经营发展之路”的环境生物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90 年代以来,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相伴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严重流失、沙漠化迅速发展、森林资源锐减、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严重等等。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退耕还林还草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北京城市交通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根本问题。如何面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挑战,研究交通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绿色营销是在国际社会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产生的现代企业营销观念。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可持续发展是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绿色营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营销只有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人90年代后风靡世界各国的一种新的发展理论。目前,已成为我国设计ZI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两项重要战略之一(另一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所谓可持续发展,即全球ZI世纪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仅仅把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正确处理并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间的关系。随着对这一重要发展战略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步认识到它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宏观或微观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成人高校改革关系作一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  相似文献   

9.
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特征的文化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文化产业没有传统产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危机,但也存在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成熟的理发精神引导下,钭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是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可持续发展是吕梁必然要走的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1990年5月成立的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的共同战略,纳入了国际决策。可以说,1992年…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工程教育浙江大学顾建民一、可持续发展:新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虽早已存在,但其内涵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于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在人类认识上引起了全方位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转型即文明转型的核心和底蕴。“十五”期间,中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试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人类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子孙后代能够健康正常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人们在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为后世子孙的生存提供机会,而且追求代际公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顺应世界潮流,我国已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煤炭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首要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生活所需的发展,它要求自然资源必须永续利用,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就是推广清洁生产、开发清洁产品。随着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清洁生产理论将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一、清洁生产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一词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于1989年最先提出。该中心将它定义为:“清洁…  相似文献   

15.
绿色市场将成为21世纪热点市场之一。现代企业只有把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作为发展目标,才能适应绿色市场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际过程就是信息的交流过程。高科技的发展正在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但是高科技在给人际交往带来方便和恩惠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表现为人际交往满足性减少、流于肤浅,产生变态心理依赖和孤独倾向等。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人的内在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也应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的应用应更多地为人提供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其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发展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发展内涵的认识所达到的较高境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手段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辩证的国情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惊涛拍岸,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决策。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念与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依赖科学技术在内的人类知识创新能力,它需要多学科的广泛研究与合作,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社…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中教师素质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面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而要解决这个关键,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根本大计。实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