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是否存在,以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获取社会人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外显刻板印象特征词语,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外显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的一致性,以字母记忆测试和数学等式判断测试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存在。结论如下:(1)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刻板印象,消极的刻板印象多于积极的刻板印象;在消极的刻板印象中,社会人员偏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消极特征。(2)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刻板印象词语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非刻板印象的词语,消极刻板印象词语的反应显著慢于消极非刻板印象的词语,表明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外显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相一致。(3)在字母记忆测试中,实验组反应时慢于控制组,正确率低于控制组,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存在;在数学等式判断测试中,实验组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与控制组差异明显,同样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存在;同时,在上述两种测试中,农村留守女童在反应时与正确率上均优于农村留守男童,性别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的IAT效应显著,并且三者之间相关显著。本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污名主要由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3.
随迁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人们对他们存在着消极的刻板印象。当消极刻板印象被激活时,会对随迁儿童造成刻板印象威胁。刻板印象威胁会降低随迁儿童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阻碍随迁儿童的城乡认同整合过程并激化群体间的攻击行为,造成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对此,可采取发挥内群体榜样的作用、增加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之间的积极接触、形成积极刻板印象等措施,助力随迁儿童抵抗刻板印象威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少消极刻板印象,从而降低群际焦虑,最终改善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态度。因此,广泛创造民族接触的机会,提高接触质量,改变民族之间认知上的偏差,是促进和改善跨民族互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刻板印象威胁指一定的文化对某些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在特定情境下由于担心别人会以这种观念来判断他和对待他,同时担心自身的表现会印证这种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威胁感.文章综述了刻板印象威胁的提出,威胁的发生机制,影响威胁效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弱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认识;以后还可以探讨此威胁效应是否给被刻板者带来某些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效应指导教学实践还需做更多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尼珍 《西藏教育》2008,(10):40-41
我们常从一些老师那里听到“女生不适合学习理工所以文科是才是女生的最佳选择”或“男生不适合学习语言所以理科才是男生最佳选择”的“结论”,这种对某一群体赋予同样特征的概括被称之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包括积极的刻板印象、中性的刻板印象和消极的刻板印象。虽然有些心理学家称刻板印象是“心理工具箱里的工具”——一种使我们迅速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差异,预测人们将来有怎样行为的节能装置,但是刻板印象往往使我们歪曲事实。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文化中广泛存在着女生学习理科的能力不如男生的刻板印象。近几年大量研究发现负性刻板印象对被刻板对象会产生威胁效应。可以通过强化性别平等意识、传递科学的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智力观、营造宽松的考评环境、有意渗透反刻板印象信息等措施来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造成的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与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刻板印象是被广泛认同的适合于男性女性行为特点的信念。过早或过多地接受性别刻板印象会使儿童将活动及行为限制于与传统性别化角色相符的范围内,造成性别化偏向,阻碍潜力挖掘和全面发展。本文以国外性别教室研究为起点,着重分析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观察学习两大因素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从如何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消极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立无性别刻板化课堂、培养无性别刻板化学生的若干措施,以期为我国学校教育提供非智力因素教学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贾萍  卢杰 《教书育人》2024,(6):31-33
抑郁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活动降低并伴随不同躯体症状[1]。新冠疫情后,抑郁障碍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抑郁障碍大学生患病率也有所提升。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18.5%的大学生具有抑郁倾向,4.2%的大学生具有抑郁高风险倾向[2]。患有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不仅要忍受抑郁症状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抑郁障碍带来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但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和冲击,而且影响了他们寻求专业治疗的救助行为。文章以抑郁障碍大学生的临床表现为出发点,分析了抑郁障碍大学生消极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抑郁障碍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抑郁障碍大学生刻板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如何在发现和激励人才等关键环节有效地避免不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认知偏差,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沟通的社会认知偏差充分发挥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利害攸关.研究表明,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如晕轮效应、刻板印象、首因效应、透明度错觉等,在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中既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刻板印象威胁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影响刻板印象威胁的因素,并认为可以通过提供正确的观念,塑造有利的环境,丰富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以及个人方面的努力这四个方面来减弱刻板印象威胁的效应。最后,文章对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B实验设计,对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适合学习理工科目,女性则更适合文史科目"这样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和专业差异;被试对不同性别的积极或消极表现的归因方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试析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消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以往人们多强调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效应,对社会资本对就业产生的消极效应却少有人论及。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某类事物产生一种固定的笼统的看法,然后把这种看法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种现象称为刻板效应,刻板印象常常会滋生"以偏赅全"的错误,就像刻舟求剑的楚人,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铸成错误,常常会有考生因为刻板效应造成解题错误,现举三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关于军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状况以及军校学员的军人内隐刻板印象和自我和谐的关系,以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程序测查内隐刻板印象,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军校学员自我和谐状况。结果发现:1.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在内隐联想测验中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显著高于相容反应时。2.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联想测验的效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刻板性分量表得分能显著预测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值。两类大学生对军人的刻板印象均存在内隐性;刻板印象在群体内外强度是不同的,群体内强度显著高于群体外强度;军校学员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刻板性得分对其职业的内隐刻板印象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三、定型化效应 “定型化效应”也称“刻板效应”,是指一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和事持有稳定不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对网民的社会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维护社会的稳定.研究者考察了网络新闻对网民职业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常通过网络了解新闻的网民有更消极的职业刻板印象.通过对网民的社会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对网络新闻报道提出以下建议:媒体应考虑负面消息的负面效果,避免新闻报道中的群体刻板印象和基本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18.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全面进步,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本文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产生机制、行为效应、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概述,并基于以上内容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355名女大学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内隐联想实验(IAT)和问卷调查。结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是有双重标准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女性的性是被动、消极、利他的,男性的性是主动、积极、自私的;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具有跨群体一致性;童年期(0-16岁间)的性虐待经历显著加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建议:提升现有性教育效果,应在两个层面解构双重标准内隐性刻板态度,即"第一,解构二元对立逻辑基础的内隐性刻板态度为性教育原则;第二,在性教育技术层面应发展女大学生的性自我同情态度,超越内隐性刻板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水平 《教育探索》2012,(4):147-148
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存在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刻板、功利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和退缩等消极就业心理,应采取相应对策,以尽量缓解或消除他们这些消极的就业心理,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问题,最终选择理想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