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所载罗献中<这个"约"字怎么解>一文认为:人教社主编高中语文课外读本第二册将其所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注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这"既不符合逻辑和情理,也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本意.该句中的‘约'字不应释为‘俭约',而应释为‘约束'.全句应该翻译为:‘因为约束自己(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很少."'愚不敢苟同罗文之说,特陈拙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4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此,盛大林先生在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版著文认为"这个突破为‘劳动者'正了名",他的理由是:"‘劳动者'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劳动者',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丁曰宏老师在<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发表文章<"知书达理"还是"知书达礼">,列出三条"理由",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知书达理"条目提出"应改为‘知书达礼"'的观点.笔者认同丁老师的第三条"理由",即"知书达理"条目与释义"自相矛盾";但难以接受其对"知书达理"词形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也谈"江月"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刊载虞晔如老师的<(赤壁赋)教学实录>,她说:"<赤壁赋>是古典散文名篇,前人称其‘以江山风月作骨'.  相似文献   

7.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8.
邵杰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20-21,29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10.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赵丕杰先生认为,"曾几何时,中国足球联赛曾经是举国关注的焦点,其品牌价格曾让各个财团趋之若鹜……"一语中的"趋之若鹜'也用错了".理由是:"许多企业争相赞助足球联赛,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可以贬抑或讥讽的,不应使用贬义成语‘趋之若鹜'."(详见<"曾几何时"不等于"过去""当初">,<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兹提出求教于赵先生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汇报>2005年12月19日第2版有一篇文章引标是"记者昨日和市交警总队负责人一起",主标是"两小时诊脉内环拥堵结点",这题目让人感觉不够顺畅.再读正文,发现还有两处用了"诊脉":一是"昨天7时30分,记者随市交警……试图给这条路的拥堵结点‘诊脉'找出‘病因'."另一处是"于是,我们沿着内环线外圈开始了两小时的‘诊脉'之旅."这两处与我们的用语习惯相符合,但标题中的"诊脉内环拥堵结点"却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道不存师道焉在>,是针对<光明日报>2008年1月16日第11版上的<学生应有敬畏之心>一文而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上.作者认为,<学生应有敬畏之心>"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学生对老师(或教育)缺乏‘敬畏之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师生孰是孰非的口水战中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4.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15.
黄山谷<点绛唇>(浊酒黄花)词序云:"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旧韵>."<全宋词>:"案‘再'字疑是‘在'之误."人皆以为此词系山谷"再(在)涪陵"作.如,<文献>1998年第4期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绍圣二年乙亥(1095)"条:"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  相似文献   

16.
<排比的类型及意义是什么--(祖国山川颂)教学一得>(<语文学习>2010年7-8期)要说明的是"学就要学到实处":这样的"理念"当然不错.执教者认为"将‘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具体,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应该会显得更‘实用'".语文阅读教学以某一"知识点"为内容开展教学当与不当,选择这个"知识点"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在这里都不作评论,只想说"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得是否正确.因为,要是所教所学的内容本身都似是而非,那落在"实处"的将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常识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在说明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贵州一家名牌酒厂的发展,与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分不开的.这家酒厂党委经常用‘10-1=0'和‘10+0=100'这样两个算式告诫党委一班人和全体党员.如果党委一班人中有一人存私心,以权谋私,党组织就可能是‘10-1=0',就带不好广大职工."(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上册第84页)"10-1"果真等于"0"吗?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这个算式所体现的观点是不够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尹长生老师的<缘何称"白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宋词人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流连坊曲,被仁宗御批'且去填词',他受辱不得志,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叙述似乎很合情理,但是查找这个典故的出处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正好把其中的"因"与"果"弄反了.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