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事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体育经纪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分类、特点和活动范围,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事业的对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从八个方面加强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鼓励女性成为体育经纪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变革对俄罗斯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政治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体育运动也深受影响。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建立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的,通过对经济变革后的俄罗斯的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及体育科研的分析,力求扬长避短,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顾拜旦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除了潜心于教育改革和复兴奥运以外,对大众体育、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历史、体育与新闻媒体非常关注,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论述,并对结束这一系列研究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4.
"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社会历史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5.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集成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体育人社会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对其发展现状做了评价,提出了该学科的任务,并对不同体育领域中体育人社会学科的研究前沿做了评述,对发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做了总结性评述。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南,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制约这种必然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诸多因素的矛盾运动影响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系统论角度探讨影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外部主要制约因素和内部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关于体育课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称对象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体育课程教学基本概念的指称对象,是进行交流和研究的基本条件.本研究以当前体育课程基本概念存在的缺陷与矛盾为突破口,从体育课程的"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这些基本概念的指称对象及相互关系出发,就"体育课程内容是对运动类别的指称"、"体育教材是可感知的对象性存在"以及"教学方法是对教材之间逻辑关系的指称"等观点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操作性教材"与"导向性教材"的分类方式.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制度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体育仲裁是解决体育纠纷的有效方式之一。国际奥委会建立的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及体育仲裁院是著名的体育仲裁机构。本文对体育仲裁院的体育仲裁机制的产生历史,体育仲裁院的独立性,体育仲裁院仲裁机构之组成及其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并分析了体育仲裁院解决体育纠纷存在的优势以及中国对该机构之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通过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基本概念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成绩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阶段,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计划经济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现行体育统计教材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体育统计学科存在着不成熟和不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基本概念的定义不统一和缺乏科学性。因而学生在学习体育统计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这也阻碍了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中一些基表概念重新予以定义并对体育统计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下半叶。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3类,代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前苏联体育美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注意力集中于竞技活动的观赏,而对身体运动的基本审美特征较为忽视,东欧各国体育美学研究与前苏联一脉相承,受其影响很深;欧美国家的体育美学研究自由而宽泛,流派众多,学说纷杂,学者们建构体育领域的美学研究,尤其在定量研究上成绩显著;日本的体育美学研究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经过消化形成符合自己社会生活传统的实用特色。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近30年的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体育美感等的探讨,但也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脱节的体育美学发展障碍。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政治转制、社会转轨、经济转型,使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受到冲击。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前苏联的国情、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研究,无疑对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启示我们,只有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形势下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我国的竞技体育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立"体训班"和选派运动员赴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深造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竞技水平,形成了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建国初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给我们两点历史启示,一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宗旨;二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以俄罗斯维尔霍山斯基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俄罗斯及前苏联地区的学者对世界著名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学理论提出了质疑 ,本文对维尔霍山斯基教授的训练学观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梳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找寻价值规律,启示中国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后,认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去国家化的背景是当时的经济增长和全民国家理念,其重归政府管理原因是:僵硬意识形态框架下社会组织建设、党的机构扩建及取代行政对社会事物直接管理、权威国家思想以及缺乏社会自治自觉的村社传统文化等等。中国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应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引,但避免党政不分,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夯实体育社会管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历程:孙中山三民主义时期,反帝反封建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政府无暇顾及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育事业的发展缓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实行的是完全国家供给模式,它是部队体育体制的延伸和借鉴前苏联体育管理体制,这一时期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为中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旧体制,体育公共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值此《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新时期,依据"十一五"规划整理出中国体育公共产品领域的发展目标,以指引体育事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竞技体育主要有职业竞技体育、业余竞技体育、专业竞技体育3种基本组织类型。中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均离不开其各个基本组织类型的发展。每一个组织类型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作用。研究竞技体育的各个基本组织类型,对竞技体育各个组织类型之间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总结,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Analysing internal documents from recently accessible Soviet archiv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correspond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Soviet sports administrators sought to gain influence and authority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in order to advance Soviet state goals during the Cold War. To counter the ‘reactionary’, ‘Anglo-American’ bloc they perceived in the IOC an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 (IFs), members of the Soviet All-Union Committee on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 sought to ‘democratis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sations by transforming them into truly international bodies that included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ose sympathetic to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of the governing culture of the IOC 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many of its members, any stance taken on by Soviet members could not overtly challenge Olympic ideals. Couching their call to expand Olympism in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cracy and the right for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Soviet administrators could present themselves as dedicated promoters of sport and use their clout to further Soviet interests. Through their efforts to increase Soviet influence globally, Soviet administrators challenged the insularity of the IOC and IFs and helped to transform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the Olympic Games into a truly glob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前苏联东欧体育交往及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服从并服务于新中国外交、不失时机引进先进技术,是中国与前苏联东欧体育交往的两大特征:交旆对新中国体育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世界体育运动的技术规律是共同的,借鉴外国与坚持创新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仍有加强体育交往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