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2.
案例: 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折一折,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不一会儿,硕果累累。略去教师的引发部分,重组学生的交流内容,摘录如下: 一组:“我们组用重合法把长方形纸片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对折,发现了长方形对着的边一样长。” 二组:“我们组把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相似文献   

3.
将一张两面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然后打开。
  将纸的上下两条边分别向里对齐中间的横向折痕折,再将折出的长方形纸的左右两条短边分别向后对齐中间的竖向折痕折。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幼儿学得生动活泼,我在计算课中常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其形式如下: (一)摆游戏棒每桌分发游戏棒若干,让幼儿用四根游戏棒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五根游戏棒拼成两个三角形,用六根游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七根游戏棒拼成两个正方形。(二)折纸分给每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对折成两个三角形,也可折成两个长方形。用同样方法,折成四个三角形或四个正方形。(三)玩七巧板用彩色吹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各有四条边、四个角后,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桌上放着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用小棒插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框。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  相似文献   

7.
学具制作与操作一(二)程光第(南昌市西湖区教研室)D作]折折、时的、拼拼;’配自“认识图形”)昆:1.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3张(每张大红是课本前面的一半大)。2.小的刀一把。操作过程:1.享一张长方形的纸,沿虚线对折。比一比,这两条边一样长吗?把纸...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启蒙教学,我的体会是:借助直观教学,加强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看得见、摸得着,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教材一年级就安排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由具体感知到抽象认识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如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从而直观感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边,长度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  相似文献   

10.
折纸的学问     
黄歆妍 《小学生》2010,(2):72-72
今天,我在家里折纸,发现了一个秘密。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边折1次。变成了2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的纸对边折第2次,变成了4个正方形。接着进行第3次对边折,变成了8个长方形。再进行第4次对边折,变成了16个正方形。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每次对边折的结果都是双数,而且总个数就是把两个折纸前的数加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四边形的认识”例2(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感知特殊四边形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似文献   

13.
折纸显异同     
折纸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时,可预先帮助每个学生准备好长、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一)重合对边的折叠。通过对折,让学生比较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特征。程序有三:(1)连续用上下、左右对折的方法,使长方、正方纸片的四个角分别都重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到、触摸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相等的。再用三角板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2)、(3)分别把两张纸片沿对边的中连点线对折,让学生观察到、触摸到长方形、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是分别相等的。  相似文献   

14.
①取1张正方形纸和1张长方形纸。②将正方形纸的四个角沿虚线向中心折。③翻过面,沿虚线向中心折,再翻过面。④沿虚线向中心折,翻过面。⑤将上面两个角拉开,翻过面。⑥打开折成如图形状,粗线处剪两个口。⑦将长方形纸沿虚线向里折,粗线处剪开,再向两边折90°角,如图⑧。⑧翻过面。⑨插进图⑥图形中,翻过面。⑩添画并修剪成熊猫,右臂折一下,上下拉动腿部,熊猫跳起舞来。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要求能叫出长方形的名称,知道其外形特征,能找出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表面;发展幼儿的智能。二、教具准备课前在每个幼儿的小桌上并放三个小盒:左边小盒内放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中间小盒内放用彩色纸片做成的六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四个是大小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是大小一样的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形)、两个正方形、两个小圆形、一个小椭圆形、  相似文献   

16.
将手绢的左右两条边分别向里折,对齐第1步折出的竖向折痕折。
  将一条正方形的手绢对折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然后打开。  相似文献   

17.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对形与体的认识,是儿童空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方面。形与体辨认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以儿童感性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为基础,同时,更需要科学的教育。 我在大班下学期认识区分正方形和正方体时,发现幼儿对形的掌握比较好。大多数幼儿都能准确完整地说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并且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所以它叫正方形,”当我出示正方体时,他们都能告诉我,那是  相似文献   

19.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小楼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将上面的两层纸打开,向两侧拉开后,把纸压平。把纸翻过来,按同样的方法折纸。将纸上层的三角形的左右两个底角分别向上折,使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三角形的顶点。把纸翻过来,按同样的方法折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