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竞技运动教材化”理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竞技运动教材化”进行认识,归纳出适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并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一些教练及相关管理人员对运动员实施的管理,旨在剖析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人本化”意识薄弱、“人本化”含量低下。并很大程度上危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基于当今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实施“人本化”管理势在必行。最后提出若干“人本化”管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简析中国2008年奥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结合当前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指出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念从“以赛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嬗变,为后奥运时代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从依附于主体的生存能力转化成为审美客体,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体美、技术美、人格美是构成体育之美的基本要素。真、善、美在竞技体育中是高度统一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解是体育观赏中的重要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美学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与人类的审美活动具有天然的联系,竞技体育的发生、发展与审美实践密切相关,其审美价值日趋显,研究体育美学,对于进一步发展竞技体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竞技体育的本源、发展和普及教育等三个方面,探讨其与人类审美观念及审美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各省、市区的训练条件和体育实力不同,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已成为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也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弊病,制约着竞技体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竞技人才非正常流动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金牌战略”,各省、市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一些领导和决策层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产权归属不明晰;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丰厚的利益诱惑下容易把持不住,背离初衷。应对策略:加大对竞技体育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投入;建立“电子户籍制”,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息采用电子化管理;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舞台;加强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1.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1.1体育教学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因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众体育“举国体制”受到体育理论界的关注.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举国体制”;大众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需要借鉴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成功经验、需要协调好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的关系、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十运会后安徽竞技体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提出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安徽省体育局全面实施“双争战略”的具体措施和十运会上安徽省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文章试着提出安徽竞技体育的“五大缺乏”,以此来提供一些对安徽竞技体育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国家教委“13号”文件《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中强调指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术科课程统列为体育手段与方法”。这就是说要把这些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手段。然而这些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手段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竞技运动都能成为体育手段,而是需要选择、加工、改造才能成为体育手段。我国的学校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正是缺少这一过程。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体育与竞技不分的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常常习惯把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那些竞技运动项目原封不动地搬来作为体育教学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