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角阮莞名字中的"莞"一直被同学们读作"guǎn".可是,如果这个字用在女孩的名字中,读作"guān"或"wǎn"应该更和情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莞"字有三个读音:"guān",指水葱一类的植物;"guǎn",专用于广东东莞这个地名中;"wǎn",用于"莞尔"一词,形容微笑,如"莞尔而笑""不觉莞尔".  相似文献   

2.
白红艳 《科教文汇》2009,(15):127-127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母语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中,“读”应该视为其根本。从古代到近现代很多人因读而受益。近年来,有许多语文教师刻意求新,那个法,这个式,脱离了读这个根本,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我们呼吁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哪一种改革都不应该离开“读”这个根本。读是语文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3.
张闯 《科教文汇》2009,(12):250-250
《马氏文通》借鉴西方语法中的关系代词和中国传统的句读理论提出了“接读代字”这一概念。本文对接读代字的总体特点及“其、所、者”三个成员的特点作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陈雪娟 《知识窗》2013,(15):37-37
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角阮莞名字中的“莞”一直被同学们读作“guan”。可是,如果这个字用在女孩的名字中,读作“gu6n”或“w6n”应该更合情理。  相似文献   

5.
于秀  张艳 《科教文汇》2008,(36):250-25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交际媒介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把人们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使用的语言也有所变化,“偶”字的使用就体现了语言风格的变化。本文通过“偶”字读音、字源等的分析,揭示了网络词语“偶”字的文化根源,证明《读曲歌》中的“藕”字是网络上第一人称“偶”字之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朝鲜"这一专用名词发音为"Cháo Xi?n".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发音是有违其国家创建制定国号时之本义的."朝鲜"一词从词汇意义上讲,本该发音为"Zhāo Xiān".本文将从朝鲜历史及词汇意义入手,阐明"朝鲜"一词本意及其发音.  相似文献   

7.
人名如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国人接触到的外国人也日益多起来。虽然在某些场合我们可以把他们统称为“老外”,但在更多情况下,便不得不称名道姓,这样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面孔与我们相似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好办,他们历史上用过汉字,现在也还经常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尽管许多字他们读不同的音,我们听起来觉得陌生,写出来却基本上是一样的,翻译时求其同(字)而存其异(音),照写就是了。他们之外的其他“老外”,就不那么  相似文献   

8.
企业建设人本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企”字是“人”字头 ,如果把“人”字头拿掉 ,就只剩“止”字了 ,企业也就停止发展了。实践证明 ,企业的兴衰荣辱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 ,人的能量发挥的越充分 ,企业就越有生机 ,就兴旺发达。反之 ,企业就不景气 ,甚至陷入困境。所以 ,只有留住了人 ,企业才不会因失去“人”而“止”步不前。当今 ,我国企业对外要参与国际竞争 ;对内要转轨建制、调整结构。可谓压力重重 ,不少国企举步维艰。如何减轻压力 ,促进企业发展 ?回答是肯定的 ,靠人 !“企”字中的“人”——企业中的人。试想 ,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 ,靠的是什么 ?表面看来是产品…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道”为宇宙的源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也都按着道的本性运动、变化、生活、处世。道的本性是无意无念、自然而然,所以天地万物也都应该无意无念、自然而然。这里之所以用“应该”二字,那是因为天地万物中有一种东西存在着背离本性的可能性,这就是“人”。人与其他东西不一样,他有智慧。有了智慧就难免滥用智慧,滥用智慧就会背离自然。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特别告戒人,要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母语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中,"读"应该视为其根本。从古代到近现代很多人因读而受益。近年来,有许多语文教师刻意求新,那个法,这个式,脱离了读这个根本,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我们呼吁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哪一种改革都不应该离开"读"这个根本。读是语文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冬随学校培训部去南京教育书店买书,一眼瞧见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就有一种购买的冲动,原因只有一个,封面上还有一个副标“题漫步教师心灵”。我从语文的角度理解“,漫步”有自由行走之意,读起来应该不难,正好可以用来消遣教师心灵深处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然而当我真正捧读它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漫步”的感觉,读第一遍时只剩“下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八个字,其他什么都不记得;读第二遍时也只是在书上添加了许多的横杠;读第三遍时才勉强在书上空白处写下了些许旁注。一个劲地感叹作者的写作语言如此之典雅与深远,更怪自…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窥”。人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人名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他人的特定标志。而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是作者根据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身份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因此,本文就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方法做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尚翠莲 《今日科苑》2010,(10):242-242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读不属于数学,做题才是数学的主要学习方法。常言道:读语文,做数学,背英语。读似乎是语文的专利,做题似乎是数学的法宝,其实不然。我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同样也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仅是针对语文而言。“读”在数学学习中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泰山岱庙里 ,有武则天改字的碑记 ,其中对“天”字的改写很是让人敬佩。在武则天之前 ,天字的写法为“ス”,意思是一个男人顶着一片天空。在武则天看来 ,女人也能顶天立地。于是她就给这个“ス”字中的“人”字 ,穿上了“裙子”(即在上面又加了一横 ) ,这样就成了今天的“天”字。武则天这一改 ,显示了她作为女皇的勃勃雄心 ,也是在向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 ,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从创造技法的角度看 ,武则天改字 ,运用的是添加法。添加法又叫主体附加 ,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创造技法 ,在许多的事物中都存在 ,大到…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方言口语词中许多以e、ao、ai、an、ou、en、ang等为韵母的零声母字其零声母读为鼻音n,这是由于这些a类零声母字都来源于影母或疑母,而这二母字本身就有鼻音特征,又与泥母字读音相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互动时刻     
李思锦小朋友:你好!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意见反馈表,你的名字很好听,字也很漂亮,从你回答的内容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小朋友。2020年的你读二年级,那现在应该读三年级或者四年级了吧?感谢你一直关注和支持我们,我们一同在发明创新的路上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徐锡麟,字伯荪,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读书喜天文、算术。曾被聘为绍兴府学堂算术教师,还曾在绍兴设立特别书局,宣传革命排满等。徐锡麟从六岁起就埋头读书,读书时能排除一切杂念,读到重点和警句时,就打上句号,然后去请教父亲。他说:“我每天要吃饭,我也每天要读书。若一天不吃饭,肚子就会饥饿,若一天不读书,脑子里也会饥饿。”他的读书方法以“三心”“两结合”为其特点。所谓“三心”,即专心、细心、恒心。“两结合”一是读书与修身养德相结合;二是读书同锻炼身体相结合。专心读书治学,要想有所建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的一点就是…  相似文献   

18.
何谓“父子连名制”?简而言之,就是儿子名字的一部分取自其父。例如,“希母遮”的儿子“遮道公”跟他父亲名字的末一个字“遮”相同,“遮道公”的儿子“公竹诗”又跟他父亲名字的末一个字“公”相同。就这样,通过子名和父名的代代相连,形成环环相扣的人名大系谱。父子连名制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国外有欧洲、近东和非洲的大多数民族以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借鉴西方语法中的关系代词和中国传统的句读理论提出了"接读代字"这一概念。本文对接读代字的总体特点及"其、所、者"三个成员的特点作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琢磨     
“琢磨”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琢、如琢如磨。”诗人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曰:“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古人赋予“琢磨”一词多么美好的含义。而把这含义一剖无遗的则是古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识义。”可近些年来,“琢磨”一词的含义却变得由褒而贬,尤其是“琢磨人”三字更耐人琢磨。工作中,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