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公共体育物品供给模式存在供应总量不足、供应结构不平衡、供给质量及效率低下、政府垄断与强迫消费等弊端;而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技术与管理的创新、政府在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中失灵、政府在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过程中面临财政压力等使得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成为可能;在阐述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模式的市场化内涵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购买、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用者付费等4种可行的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市场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我国体育公共物品第三部门供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我国体育公共物品供给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及其所呈现出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二重性"特征,探讨第三部门在体育公共物品供给上所具有的优势。认为,第三部门在供给体育公共物品时能成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益补充,应在承认潜力,扶持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同性质的第三部门,最终实现体育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公共物品的价格不能由市场产生并引导社会消费和生产的最优数量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干预作用,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分工,采取对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实行不同的配给方式,并采取如征税、管制等手段改善市场结果,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是国家强迫执行的具有平等、基础、义务等特性的教育,它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具有公共性,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其当作纯公共物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改革,其公共性出现了式微的现象。从某些方面来看,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私人产品的属性。因而应该加大政府的投入与监督责任,在制度上保证其公共产品属性,同时也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服务和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研究,提出在我国公共资源重新配置的前提下,体育公共物品除了由政府供给,还应该由体育非营利组织供给,因为体育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使得它在克服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的模式,其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尚有待检验。文章针对当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中政府错位、市场越位、第三部门缺位的并存现象,分析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在提供体育公共产品上的优势与不足,以此提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优势整合概念,旨在实现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7.
体育场馆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且收入有限,仅凭政府的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体育场馆又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因而受法律的制约程度较高,这使得金融产品创新在体育场馆融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通过对美国体育场馆融资方式的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我国当前体育场馆可积极尝试的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是构建在"政府包办体育"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导致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离。实现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均等供给需要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多中心供给的治理逻辑,确立契约理念对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均等供给进行刚性约束,辨析公共纯度来厘清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均等供给的优先层级。政府要通过选好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主体来构建多元供给格局,完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体系来实现供给全面覆盖,丰富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结构来实现产品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9.
农民负担问题从深层次看,缘于经济发展原因、农业的弱质产业原因、农村传统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制度原因等.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提供体制、抑制农村基层政府机构过滥带来的税外收费、逐步增加对农业弱质产业的补贴、克服各类"剪刀差"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公共产品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必须由政府提供。经济学家引用"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个理论模型论证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无效率以及政府供给的必要性。但政府单独供给公共产品也遇到了困难。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PPP成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是新时期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依归,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新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公共行政伦理等理论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理念、功能构建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中,必须体现行政服务理念和政府公共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在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时,只有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全面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有效的公共体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福利经济学来看,体育公共事业的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总量;二是公共体育产品的消费效率。以往相关研究主要是关注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总量,而忽视了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消费。以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消费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公共体育产品的消费特征;认为公共体育产品的消费具有时间性、效用多重性、知识性、边际效用递增性、创生性等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公共体育产品的消费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共体育产品的消费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产业的经济特征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运输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交通运输产业的外部经济性、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等主要经济特征,以及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微观规制的原则和措施,认为政府的微观规制需要建立在以上经济特征的基础上,为交通运输产业内的市场主体制定竞争框架,以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决定政府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政府提供绩效并不乐观,其成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偏差。广东省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应将提供满足民众需要的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确立政府主导型的生态经济战略,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公共经济政策,从而建立起生态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诚信建设之政府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诚信是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比赛过程中,体育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损害了体育的最本质的特征——公平竞争。基于公共物品理论,从政府越位和政府缺位两个方面分析政府在体育诚信建设中的职能缺失,并对建立健全体育诚信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租金来源于政府干预,在我国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权力决定资源分配,这为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我们进行行政改革,使政府从私人领域中全面退出,建设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政府,这从理论上讲,似乎切断了寻租的链条.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必然要求部分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这就又为寻租种下了隐患.如何在实现部分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过程中杜绝寻租的产生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10种产品的供给为例,具体分析和确定了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者各自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分别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具体职责.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然而,充斥于体育内部的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体育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体育公共产品供需失衡,是宏观和微观共同作用双重累加的结果。宏观层面上,社会转型是背景制约因素,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是政府供给体育公共产品失责的主观因素;而微观层面上,体育内部利益矛盾难以协调,政治利益至上的思维路径、体育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对体育本质认识的局限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服务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是“准公共产品”,它的组成十分丰富,除教学服务外,还包含了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为目的,组织提供的管理服务、设施服务、校园文化服务、特殊学生群体服务等。远程教育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都可以分解为“显性服务”要素、“隐性服务”要素、“物品”要素和“环境”要素四部分,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构建了远程教育的完整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世界性城市大型体育设施赛后运营艰难的现状,从界定城市大型体育设施公共产品属性开始,指出现行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进而提出其拥有公共体育产品所具有一定限度的非排他性、消费竞争性和外部收益性。分析了其供给机制及政府在运作大型城市体育场馆中的职能,提出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赛后运营的政策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政策目标设计应体现公平;2)市场准入制度设计更趋透明化;3)提供预期体育产品设计需突出有效性;4)普遍服务设计应讲求承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