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PHA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与出血病毒、荧光假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四种纯抗原以最佳方式配合制成多联佐剂疫苗,并同时对多联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联佐联疫苗的免疫原性极强,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抗原-弗氏佐剂乳化方法和操作技巧,并验证其实验效果。以自制电动佐剂搅拌器和注射器协同乳化BSA-弗氏佐剂混合物,滴水实验和离心实验检测乳化效果。电动佐剂搅拌器和注射器协同乳化法可在5~10 min内快速乳化抗原,乳化物在水中呈不扩散的油包水状;乳化液以5 000r/min离心5min,未见分层现象。与传统乳化方法相比,电动佐剂搅拌器和注射器协同乳化法具有乳化速度快、效率高、不浪费抗原、免疫效果好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PHA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与出血病毒、荧光假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四种纯抗原以最佳方式配合制成多联佐剂疫苗,并同时对多联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联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极强,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PHA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与出血病毒、荧光假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四种纯抗原以最佳方式配合制成多联佐剂疫苗,并同时对多联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联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极强,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佐剂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可以显著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综述了在兽用疫苗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免疫佐剂,并对佐剂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校现有的CATV有线电视分配系统所存在的设备与技术上的落后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升级改造方案,对CATV设计调试中的几个主要技术参数如C/N、CM、IM和CTB作了准确地计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中的载噪比(CNR)、组合三次差拍比(CTB)、交调指数(XM)以及门限值(Eb/No)的含义,并讨论了载噪比与组合三次差拍比、交调指数以及门限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马里兰州正在把行为评估作为改进测试制度的一种途径,该州教育部及教师们在CTB/MC 格罗一黑尔机构的技术指导下,使行为评估得到了发展。下面就是阅读—写作考试的一个范例。马里兰州使阅读与写作保持自然平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校现有的CATV有线电视分配系统所存在的设备与技术上的落后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升级改造方案,对CATV设计调试中的几个主要技术参数如C/N、CM、IM和CTB作了准确地计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溴隐亭不同剂量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rantarthritis,AA)的影响.[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观察溴隐亭对该动物模型足肿胀度、胸腺指数、循环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白细胞介素 2(IL 2)的影响.[结果]溴隐亭对AA大鼠的胸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并能够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降低IL-2的浓度(P<0.05).[结论]溴隐亭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Presenting a view from CTB/McGraw-Hill,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ime-bound nature of test norms and argue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most elementary students' scoring above averages from previous years' norms is a result of generally increasing levels of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2.
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学习的评价近些年来在评价研究和实践中日益被广泛接受。本文介绍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的基本概念、应用为了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策略和原则,并将其与关于学习的评价进行了比较。通过将剑桥评价和CTB的两个为了学习的评价的产品作为例证,作者建议专业化考试机构应该在关于学习的评价之外推进为了学习的评价以服务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条件随机场(CRFs)进行汉语词性标注时,特征模板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设计了两组特征模板,选取Bakeofl2007的CTB、NCC、PKU三种语料,使用CRF+ +0.53工具包进行了对比实验,定量分析了影响词性标注的模板参数.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词性标注的准确率与特征窗口大小不成正比,上文对当前词的词性的影响比下文要大,当前词的词性与其紧邻的前后两个词关系紧密;(2)产生的特征数多的模板训练较难进行;(3)词性转移特征对准确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协调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协调发展观,开启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和谐共处的大门.新中国红色意识形态促进了科技队伍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科学精神又成为党发展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和直接动力.现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全新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协调发展观的走向,必将把科学技术发展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three-year naturalistic case study was to see whether collaborative reflection could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cience by generating desirable cognitive, metacognitive, and affective outcomes. Reflection was both individual and in groups, and involved reflection on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and phenomenological reflection on the nature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udy had two components. The preservice component involved 13 student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The in-service component involved 14 novice and experienced science teachers and 350 of their students. The authors worked with both groups to devise ways of changing classroom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voluminous data collected include records of many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written evaluation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illuminat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by which individua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ractice, and methods for explor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chanisms and facilitating change. Central to these findings i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of the two types of reflection for fostering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th types of reflection acted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control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活动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与认识论是有机统一的,维果茨基反对传统认识论中的身心二元论,在批判吸收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借鉴《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单位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机制和认识发生过程,从语言和意识出发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工具-符号理论解决意识和活动的统一性问题,创造了一元论的历史方法论。维果茨基理论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进一步深化、扩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