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究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短跑运动员增强式运动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1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冷热水交替浴组(CWT组)与静坐休息对照组(CON组),在执行10组每组20次负重(10 kg)浅蹲跳和50 m蛙跳的运动方案后,静坐休息5 min,分别采用14 min CWT或14 min静坐休息的干预手段。在运动前,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位置觉肌肉力觉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结果:(1)所有受试者在运动后均出现了主、被动位置觉,肌肉力觉的显著下降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显著上升(P<0.05);(2)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CON组的主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运动后48 h,CON组的被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3)运动后24 h、48 h、36 h、72 h,CON组的肌肉力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4)运动后24 h、48 h,CON组的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显著大于CWT组(P<0.01)。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CWT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增强式运动中因肌肉离心所致的肌肉力觉的下降,促进肌肉本体感觉(主、被动位置觉,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恢复。CWT恢复关节本体感觉的机制与促进肌力恢复、镇痛、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7-20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后进行冷水浸泡在促进机体恢复过程中是否会对机体炎症反应产生影响。方法 72只8周龄SD大鼠,对照组C组(n=24)、运动组E组(n=24)、运动冷水浸泡组CWI组(n=24),每组根据取材时间分为0h、24h、72h等小时组,运动组、运动冷水浸泡组的大鼠进行跑台离心运动,之后运动冷水浸泡组进行10℃冷水浸泡10min;Western Blot测腓肠肌TNF-α蛋白含量,ELISA测血浆中TNF-α含量。结果腓肠肌中TNF-α蛋白在C和E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和CWI组之间的0h、24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和CWI组之间在0h未有差异(p>0.05);血浆中TNF-α在C和E、CWI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E、CWI组之间仅在72h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和血浆中TNF-α表达上调,运动后进行冷水浸泡在前期能够加强炎症反应,后期促使机体更快的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冷水浸泡促进机能恢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运动训练后冷水浸泡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是否会对肌卫星细胞产生影响.方法: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冷水浸泡组(CWI),并根据取材时间点再分为0h、24h、48h、72h、120h等时相亚组.E和CWI组进行跑台离心运动,其中CWI组运动后进行10℃冷水浸泡10min;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腓肠肌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MyoD蛋白在C、E、CWI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0.05),E组峰值出现在72h,CWI组峰值出现在48h;Myogenin蛋白在C和E、C和CWI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E和CWI之间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峰值出现在120h,CWI组峰值出现在72h.结论: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yoD和Myogenin的表达上调,运动后进行冷水浸泡能够加快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这可能是冷水浸泡促进机能恢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抗氧化剂对运动员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下肢肌肉疼痛等级和血IL-6、CK、CK-MM、LDH的影响,探讨联合抗氧化剂减缓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动员16名,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和联合抗氧化剂组(B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或VE、VC与Se组成的联合抗氧化剂.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4 h、48 h分别测定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IL-6、CK、CK-MM、LDH水平及运动后相应时相下肢肌肉酸痛程度.结果 (1)运动员运动后下肢肌肉酸痛程度逐日加重,B组运动后各时相酸痛程度均显著轻于A组.(2)B组血浆IL-6运动后各时项均低于A组同时项,其中运动后24 h呈非常显著性差异.(3)B组血清CK、CK-MM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其中运动后48 h二指标活性显著低于A组.(4)B组血清LDH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结论 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大强度离心运动导致的运动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DOMS.  相似文献   

5.
王勇  傅博  朱荣 《体育学刊》2011,(5):127-131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寻找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标记物。安排16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进行一次急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HCT)、cf-DNA、血浆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用心率表监控运动过程并记录运动时间和心率,推算训练冲量(TRIMPS)。结果显示:HCT在所有监测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f-DNA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1),30 min达峰值(P<0.01),4 h后降至安静水平(P>0.05);血浆MDA、CK和Mb在运动后即刻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1),并一直持续到运动后24 h(P<0.01、P<0.05、P<0.01)。TRIMPS与运动后15 min和30 min时cf-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P<0.01;r=0.64,P<0.05)。结果说明:cf-DNA是组织损伤早期标志物,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对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5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非预热适应组和预热适应组。并根据取材点不同将非预热适应组和预热适应组分别分为非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后即刻、24 h、48 h组、6 d组;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和预热适应运动后即刻、24 h、48h、6 d组。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结束后,室温恢复24 h,除非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和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外,运动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运动结束后,分别在运动后即刻、24h、48 h和6 d取腓肠肌,进行光镜观察和SOD、MDA含量测试。结果:1)光镜下观察到,预热适应大鼠运动后骨骼肌损伤较单纯运动大鼠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减轻。2)预热适应大鼠运动后SOD活性较单纯运动大鼠同一时间点的值均高,其中预热适应运动后24 h显著高于单纯运动后24 h(P<0.01);而MDA含量较单纯运动大鼠同一时间点的值均低,其中预热适应运动后24 h、48 h与单纯运动后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对离心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纠正其自由基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蒜素与联合抗氧化剂干预对运动员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肌肉酸痛程度、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运动员 24 名,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联合抗氧化剂组(B组)和大蒜素组(C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联合抗氧化剂或大蒜素肠溶胶丸.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4 h、48 h分别测定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IL-6浓度及运动后相应时相肌肉酸痛程度.结果:3组运动员运动后肌肉酸痛程度均呈延迟性,B、C组运动员运动后各时相肌肉酸痛程度与血浆IL-6浓度均低于A组同时相.C组运动员肌肉酸痛程度运动后各时相均高于B组同时相,而血浆IL-6的浓度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B组同时相,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抗氧化剂与大蒜素均可减轻运动员离心运动导致的DOMS,抑制IL-6的产生;大蒜素可能通过降低运动应激,减小肌纤维损伤与炎症反应等作用,抑制运动后血浆IL-6浓度的升高;联合抗氧化剂可通过几种抗氧化成分的协同作用,减轻大强度离心运动导致的DOM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离心运动伴4种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年轻女性外周疲劳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各方案的安全性,为长期血流限制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4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小强度抗阻(30%1RM)伴0%(CON组)、40%(BFR40组)、60%(BFR60组)和80%(BFR80组)动脉闭塞压(AOP)的血流限制运动。各小组进行4组伸膝离心运动,第1组重复30次,后3组重复15次,组间休息30 s。检测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5 min、30 min、1 h以及24 h的骨骼肌收缩性能(最大径向位移、收缩速度)、最大等长力量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与CON组相比,BFR40组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受到轻微抑制(P<0.05),可在运动后30 min内恢复(P>0.05);2)BFR60组的最大等长力量在运动后显著下降(P<0.01),副交感神经活性进一步抑制(P<0.01),交感神经支配增强(P<0.05),运动后30 min内恢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性(P>0.05);3)BFR80组运动后诱发显著的外周疲劳(P<0.01),使副交感恢复显著延迟,交感活性大幅增强(P<0.05),需更长时间恢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性(24 h内);4)相关性分析显示,副交感神经活性分别与最大径向位移(r=0.65)、收缩速度(r=0.62)和最大等长力量(r=0.55)呈正相关(P<0.05),交感神经活性与上述3个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流限制运动中,40%AOP会抑制迷走神经活性;60%AOP可明显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和交感—副交感调控的平衡性;80%AOP可诱发显著的外周疲劳,且与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密切相关。综上所述,不建议心血管风险高的患者使用80%AOP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蒜素与联合抗氧化剂干预对运动员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肌肉酸痛程度、血CK-MM、CK、LDH活性的影响。方法:运动员24名,随机均衡分为实验对照组(A组)、联合抗氧化剂干预组(B组)和大蒜素干预组(C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联合抗氧化剂和大蒜素肠溶胶丸。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h、运动后48h分别抽取各组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测定CK-MM、CK、LDH活性及运动后相应时相肌肉酸痛程度。结果:三组运动员运动后肌肉酸痛程度均呈递增趋势,B、C组运动员运动后各时相肌肉酸痛程度与血CK-MM、CK、LDH活性均低于A组同时相。结论: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可诱发运动员DOMS。大蒜素和联合抗氧化剂可减少运动员大强度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细胞内CK-MM、CK、LDH的大量逸出,对保护细胞膜完整性、降低运动应激程度、防治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轻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DOMS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细胞内线粒体Ca2+转运系统入手,探讨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及desmin表达影响,以期进一步揭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304g±12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2h组、运动后24h组、运动后48h组、运动后72h组、运动后5d组、运动后7d组.采用一次性下坡跑训练建立运动损伤模型,取大鼠肱三头肌,部分肌肉做desmin免疫组化切片,并进行定量分析;余下肌肉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各ATP酶活性.结果:1)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desmin表达从运动后即刻到24h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运动后24h下降最为明显,48h开始回升,第5d达到最高,第7d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2)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Ca2+-ATPase、Ca2+-Mg2+-ATPase和Na+-K+-AT-Pase的活性显著下降,12h、24h酶活性有所恢复,仍然明显低于安静对照组;48h后各ATP酶结果与安静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变化与desmin表达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相关的联系,线粒体钙调节失衡是导致骨骼肌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离心运动后desmin表达的变化,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的早期界定和损伤恢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我校招募78例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和对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20例,中频组、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2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中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3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高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45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10min/次,4次/周,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测量受试者右侧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结果:组内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定位角度与复位角度之间误差角度值、目标力矩与复现力矩之间误差值、感觉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组的位置觉明显优于中频组,肌肉力觉和运动觉明显优于低频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均能够提高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从而提高本体感觉,其中以高频振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叶春  罗晶  许豪文  何执静 《体育科学》2005,25(9):53-55,82
实验旨在观察预热休克对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造成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实验采用大鼠热休克模型,用物理加热方法使大鼠体温升高到40.5℃~41.5℃,持续10~15min,在室温下恢复24h后进行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速度为27m/min,坡度0°,时间为90min)。通过对比预热和室温组大鼠运动后即刻、24h、48h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来确定预热休克对大鼠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加速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结果发现,预热组运动后即刻、24h,血清中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比室温组低(P<0.05);运动后48h,预热组较室温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略低,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肌酸激酶值比室温基础组略高,也没有显著性差异;预热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与室温基础组相比略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室温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较室温基础组明显偏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预热休克对于一次性大负荷运动所致的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促进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大蒜素对大鼠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骨骼肌结构及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64只大鼠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每日腹腔注射大蒜素注射液20mg/kg;2周后各组完成一次跑台离心运动,在运动后即刻、24h和48h取比目鱼肌及股动脉血检测;结果电镜观察大蒜素组运动后各时相比目鱼肌损伤较对照组为轻。大蒜素组运动后24h血清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h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后即刻,大蒜素组和对照组血清MDA都升高(P<0.01,P<0.05),且大蒜素组血清MDA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蒜素可显著提高离心运动大鼠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反复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损伤和蛋白质降解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离心运动训练对骨骼肌中Calpain和Ubiquitin含量的影响及其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2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离心训练后即刻组、24 h组和7天组.训练组大鼠连续进行7天的下坡跑运动,分别在末次训练后即刻,24 h和第7天取股四头肌,测定股四头肌的超微结构、血清LDH和CK活性以及骨骼肌中Calpaim-1、Calpain-2和Ubiquitin含量;结果:1)7天离心训练后即刻和24h,股四头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化呈渐进性加重,离心训练后24 h组出现明显的肌丝坏死.训练后第7天仍不能完全恢复.血清CK和LDH活性的变化与大鼠股四头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相一致.2)与对照组相比,末次训练后即刻骨骼肌中Calpain-1、Calpain-2和Ubiquitin含量均显著升高;训练后24 h,Calpain-1和Calpanin-2含量进一步升高,其中,Calpain-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训练后24 h组,Calpain-2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训练后即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Ubiquitin含量显著低于训练后即刻组.训练后第7天,Calpain-1和Calpain-2含量显著低于训练后24 h组,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而Ubiquitin含量虽高于训练后24 h组和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连续的离心运动可能对骨骼肌纤维的损伤产生一定的累加作用;2)短期连续的离心训练后,骨骼肌中Calpain和Ubiquitin的动态变化几乎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相一致.离心运动训练导致骨骼肌中Calpain和Ubiquitin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骨骼肌累积性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法,测定SD大鼠不同时相肾脏线粒体MDA、ATP合成能力和游离钙的变化。结果显示:MDA含量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5),1 h和24 h后极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后即刻组1、h组和24 h组肾脏线粒体游离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即刻组1、h组肾脏线粒体ATP合成能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 h未恢复正常(P<0.05)。提出: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可提高肾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导致ATP合成能力下降,线粒体钙稳态失调;线粒体游离钙聚积可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肾功能异常,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祖靓  朱荣 《体育科学》2013,(9):77-84
目的:研究力竭运动对C57BL/6小鼠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AMPK在骨骼肌自噬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AICAR注射组,力竭运动组,Compound C注射+力竭运动组及相应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在AICAR注射后1h,2h和6h或在进行终强度为11m/min的力竭跑台运动后即刻,3h,6h,12h,24h取材,每组6只。通过ELISA法测定AMPK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ULK1,ATG 7,LC3,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测定AMPK/ULK1结合量。结果:AICAR注射后1h时AMPK酶活性、p-ULK1、AMPK/ULK1结合量、LC3-I和LC3-II显著升高(P<0.05),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大(P<0.01),ATG 7、Beclin1显著下降(P<0.05),p62变化不明显,2h时除LC3-II显著下降外(P<0.01),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力竭运动组AMPK酶活性,p-ULK1、AMPK/ULK1结合量,LC3-I和LC3-II运动结束即刻增加非常显著(P<0.01),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大(P<0.01),恢复期(3h、6h、12h、24h)显著下降(P<0.01),ATG 7、Beclin1和p62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恢复期ATG 7始终低于对照组,Beclin1和p62逐渐恢复;Compound C注射+力竭运动组AMPK活性,p-ULK1含量和AMPK/ULK1结合量基本不变,LC3-I,LC3-II和LC3-II/LC3-I比值在运动后变化同力竭组一致,但显著低于力竭组(P<0.05),ATG 7,Beclin1变化同力竭组,但显著高于力竭组(P<0.05),p62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恢复期(3h、6h、12h、24h)显著下降(P<0.05)。结论:AMPK是骨骼肌内细胞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力竭运动可以通过AMPK/ULK1途径显著提高骨骼肌细胞自噬水平,但AMPK/ULK1并非是调节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及针刺对其影响,将1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实验组.运动实验组又分为非针刺组和针刺组.将非针刺组和针刺组根据运动后的不同的取样时间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和72 h组.运动组大鼠动物在跑台上以16 m/min的速度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至力竭(跑台坡度为-16°).运动时间为3.5-4.5 h,平均4 h.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对针刺组大鼠进行针刺.安静对照组和非针刺组不进行针刺处理.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12、24、48、72 h取肌肉样品.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MHC基因表达.本研究发现,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总MHC基因表达在运动后6~12 h低于安静对照组,运动后48 h出现延迟性超量基因表达.运动后针刺组总MHC基因表达的变化曲线与非针刺组相似,但针刺组恢复时限提前,超量基因表达提前,而且超量基因表达的幅度大于非针刺组.说明针刺可以促进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MHC基因表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RT参与钙调节对骨骼肌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离心运动至力竭模型为研究手段,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小时组(E2)、运动后48小时组(E3)和运动后6天组(E4)。结果:运动后血清CK、LDH活性升高,并在24小时后达到峰值,其中E1、E2和E3组均较C组呈显著性升高(分别为P<0.01、P<0.01和P<0.05)。运动后E1组肌质网Ca2+浓度最高,其中E1和E2组均较C组呈显著升高(均为P<0.05)。运动后E2组线粒体Ca2+浓度最高,其中E1、E2和E3组均较C组呈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和P<0.05)。运动后E1、E2组骨骼肌中CRT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CRT表达在运动后的变化显示骨骼肌在运动后可能通过产生钙网蛋白来维持钙平衡,减轻骨骼肌的微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支链氨基酸是否能够降低运动造成的延迟性肌肉疼痛(DOMS)。方法采用双盲交叉实验设计。选取40名大学生(20女,20男)随机分成支链氨基酸组(n=20)和安慰剂组(n=20)。受试者进行200m自重蛙跳的训练用于引起DOMS,并且在服用支链氨基酸或安慰剂的同时,每隔24h,连续3天,对肌肉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在3周恢复期后,受试者再次进行支链氨基酸或安慰剂的干预实验,重复同样的运动程序,并在接下来的3天里进行肌肉疼痛的分级。结果与结论运动后24h,在女性受试者中,支链氨基酸补充使得DOMS降低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5)。然而,对于女性受试者和男女受试者整体分析时则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性别的差异可能与男女受试者单位体重补充支链氨基酸的剂量差异和女性雌激素对BCODH激酶代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对肠功能的影响及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原因,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min组(EX30);运动后60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和ATP含量。结果:运动后肠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60min显著性增加(P<0.01);运动后Free-SH含量在运动后30min(P<0.05)和运动后60min后(P<0.01)显著下降;运动后30min组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30min,Ca2+-ATPase活性下降(P<0.05);运动后60min,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运动源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肠组织中游离巯基被氧化,导致ATP含量下降,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