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而在汉语的使用却受到限制。本文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英语中结构被动句远远多于意义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恰恰相反,因此在翻译中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英语状态被动结构(stative passive structure)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状态特征或者主语由于动作的完成所导致的行为结果。表示行为结果的及物动词,包括表示情感变化的心理使役动词和色彩使役动词,以及表示运动变化和状态特征的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于状态被动结构。英语状态被动结构以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英语状态被动结构包括be型状态被动结构(be+v-ed)、特殊连系动词型状态被动结构(special link-verb+v-ed)和get型状态被动结构(get+v-ed)。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被动结构为视角,通过语言迁移理论研究英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句法习得,重点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被动句结构的异同,描述英语母语留学生在意义被动句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应用到具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英语被动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be型被动结构和get型被动结构。一般语法著作中,be型被动结构即"tobe Past.Partic ip le"结构论述详尽,get型被动结构即"get Past.Partic ip le"结构有述而不详。在英语语言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这两种结构外,英语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或形式颇为丰富,不论主动结构还是被动结构都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常见且主要的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有八种,就其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阐述,更深入地探究英语被动语态的全貌,于教,于学,于研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即v-ed句式是英语二语习得的一个难点。本文就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分类,语义及其主、被动句论元的颠倒匹配,“半被动语态”结构,英语心理使役动词v-ed分词与相应介词的搭配关系等方面对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进行了句法特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有不少含被动意义的主动结构 ,本文着重从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四个方面 ,探讨了运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规律 ,旨在解决英语初学者在英语学习、测试中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天桥 《高中生》2012,(12):30-31
在英语学习中,有不少地方要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这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不好掌握。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是指形式无被动结构而含被动含义的主动形式,即句中某个名词或代词与某个动词存在逻辑动宾关系或为被动关系,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含义。一、连系动词  相似文献   

8.
英语被动语态除了最基本的被动结构外,还有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结构的被动句,同时也要区分被动语态和假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be made+介词”这一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在英语中随处可见,介词不同,其含义和用法也不同。这一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张月 《高中生》2012,(36):30-31
在英语学习中,有不少地方要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这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不好掌握。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是指形式无被动结构而含被动含义的主动形式,即句中某个名词或代词与某个动词存在逻辑动宾关系或为被动关系,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有其自己的语法范畴和特征,在语言学范畴中,如果我们选择行为动作的宾语作为参考,我们就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视觉中去看待主语的行为举止,这种行为即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英语的被动意思主要是用英语的被动语态表现出来。而在汉语中,表达被动意思最明显的就是“被、受”.他们成为被动结构的明显标志。本文主要从句子层面上对英汉语被动意思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他们的被动结构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有不少含被动意义的主动结构,本着重从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运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规律,旨在解决英语初学在英语学习、测试中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除了be型被动结构外,还可以由特殊联系动词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结构。这种被动结构可以称之为特殊联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其中,特殊联系动词相当于动词to be,起助动词作用,但不能当操作词。这种结构需借助助动词do(don’t,does,doesn’t)或者did(didn’t)构成疑问、否定或者强调句式。这种结构通常表示状态被动意义,具有自己的时体形式,可以用于不定式。这种结构一般不强调动作,而是强调行为结果或者变化过程。get型被动结构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它既可以表示行为又可以表示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陈景伟 《考试周刊》2008,(50):98-99
在英语中,被动意义常常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表达出来,如"be,get或become+过去分词"、"have+宾语+过去分词"等,这类形式上的被动句通常称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连淑能,1993)。但是,被动意义还可以通过主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被动结构在英语语篇中广泛使用是顺应语言结构做出语言使用选择的一种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心理因素、社交因素两方面对被动句式的语篇交际功能的语境顺应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被动结构在语篇交际中的使用顺应了语境的心理因素和社交因素。从而得出,语言顺应理论作为一种理据可以解释被动结构在语篇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论述了英语被动结构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古籍的英译过程中,被动结构通常可以相应地使用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但由于文本的作者、译者、表达和含义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而不是随意的,因而在不少情况下,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适应性原则的要求,古汉语被动结构亦可使用主动语态进行变通转译。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9,(2):77-81
英语get+V-en结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比较复杂,把其归为单一被动结构、主动结构或中动结构都不足以准确阐释其全貌。依据语法主语的施事性、控制力、意图性和意愿性的强弱程度,以及get和V-en的词汇性特征,get+V-en结构本身其实构成了一个从主动到被动的连续统,get+V-en核心中动结构和核心被动结构分别位于该连续统的两端。其中,get+Ven核心中动结构的主动性最强,随着语法主语的施事性、控制力、意图性和意愿性的不断减弱,语法主语的受事性不断增强,使得该结构不断向核心被动结构的一端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