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地记下了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是戴着公众的面具在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卸下面具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引出一个"浸入式"采访的概念.本文拟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真相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调查形式。是记者通过对被采访者的观察、询问有效信息、对被采访者所作的回答进行探究和记录。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成功地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就必须在针对于这件事的新闻采访中有效地抓住所获信息中的重点,或者要在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下功夫,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分别从采访准备期、正式采访期和采访后期三个时间段,阐述如何能迅速有效地获取采访所需的信息重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4.
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的精彩程度与电视台记者采访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记者并非仅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而是集信息收集、深入挖掘、分析处理以及艺术升华等多样作用于一身的专业媒体工作者.电视台新闻播报的主要来源就是记者的现场采访视频以及相关的采访记录,播报者无法到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记者是主要的媒介,因此,唯有记者做好采访工作才能够保证电视台新闻播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6.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的首要任务,几乎是每个记者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同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被采访者敢于向采访者说“不”。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如果懂得一些采访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技巧,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可以迅速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从而使采访成功。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在采访过程中常用到的几项心理技巧。  相似文献   

8.
乔一峰 《视听界》2013,(3):98-99
根据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和方法,隐性采访可分为记录式和介入式两种方式。记录式隐性采访是记者以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在暗地里不动声色地进行观察、记录和采制新闻事件的过程。介入式是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所要采访的事件。隐性采访能够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性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的隐蔽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具有较强的可视性。但是隐性采访极易构成侵权,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9.
采访遭拒是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因此当出现新闻采访遭拒的情况时,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并通过合理的采访方式来有效地化解采访僵局,促使采访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但是,独家新闻也是新闻,要探讨什么是独家新闻,离不开探讨什么是新闻,探讨怎样采访独家新闻,也不能不探讨怎样采访一般新闻。事实与纱幕只要是有良知的记者,都想以普通人的姿态,尽可能坦诚地同采访对象接触,从民众那里了解事实真相。但是,从被采访者一方来看,记者仍然是记者,是报社的一员,而不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的表面特征是被采访者和新闻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但它挖掘出来的对象是被采访者提供的新闻,新闻工作人员必须从各个视角挖掘新闻信息,给予被采访者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当事人愿意自发地说出他所了解的信息详情,然而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是受时间限制的,环境优良的,这才能算得上一则成功的新闻采访。从新闻采访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有足够和娴熟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宏 《新闻窗》2009,(4):54-55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后期的精心撰稿,而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整篇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记者无法要求改变被采访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采访的成功,因此,“沟通”在新闻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要善于利用沟通来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打破陌生人之间对话的尴尬,这样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新闻报道也才能做到真实。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新闻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时甚至出现过记者被打骂的暴力行为,相较而言,最常见的情况是被采访者以非暴力的形式拒绝或是不配合记者的采访。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需要掌握应对方法,本文即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特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是指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而新闻信息是从被采访者中获取的,新闻采访者在采访的时候,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新闻信息,与被采访者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使其自愿说出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采访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采访是获得新闻素材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工作中,记者的提问是采访最主要的信息采集方式,提问的语言是记者与采访者之间的桥梁。很好地应用提问技巧和语言艺术,才能让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一次顺利的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这不但要求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还需要避免采访中容易忽略的采访不规范现象,协调好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使得采访成功。本文分析几个近些年发生新闻采访冲突的案例,希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访,搜集寻访的意思.涉及到记者、受访者及双方之间的沟通三大方面.本质上,采访活动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双方互动,目的是为了完成记者既定采访目标. 记者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是一个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以及同被采访者交流时获得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行为主体.记者的采访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受访者是千差万别的,而记者本身也是个性各异.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实主要是通过对当事人和新闻人物的访问来获得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非语言符号,如目光、表情、躯体的运动等影响被采访者。很难想象一个衣冠不整、随地吐痰的记者会赢得一位优秀护士的好感;也很难想象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会对一个举止轻佻、油口滑舌的记者畅谈自己是如何严谨治学的。一旦被采访者对记者产生厌恶感,记者的采访就注定要失败。所以美国的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