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2.
<正>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是太极拳的最主要的功能,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的实战性训练,是练习“听劲”和达到“懂劲”的必然途径。当然,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基础是拳架。当拳架练至身法没有缺陷,能够做到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一气贯串,通达顺遂;以及腰为主宰,周身一家,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为推手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练习拳架是体,练习推手是用。由体到用,由用到体,体用结合,循环往复,才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要体用结合。拳架是锻炼体形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功夫,而推手则是运用阴阳哲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对抗功夫。如果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会不懂得"听劲",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相反只练推手不练套路拳架,则缺少技巧和方法。因此二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若要上升到太极拳的应用境界,必须"心意着功夫"。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推手     
扈广平 《武当》2003,(8):20-20
拳架与推手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拳架要经得起推手的检验,也是调校拳架的一种方法。太极拳能否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奇妙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知己知彼。习拳架是为了求得知己的功夫,习推手是为了求得知人的功夫。能知己,才能知彼。推手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徐太平 《精武》2007,(1):26-27
太极打手是太极拳练习技击的方法,不练打手,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学以致用。“走架(练套路)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处处想像着与敌手对阵,无人若有人,揣摩每招、每式的作用,灵活运用拳架中总结的各种技击方法和动作。本文介绍的这套打法捶法。是笔者综合各派拳法创编的,是太极拳打手的具体打法。其采用的是孙氏太极拳的高桩身法和进必跟、退必随的步法,武氏太极拳的步法在里面也有所体现,全套打完共击拳230多次,使太极拳能打、善打、敢打,并能适应散打、搏击运动。动作以刚为主,柔为辅,招招既打又防,势势能攻能守,连贯顺畅,节奏分明。速度可快可慢,劲道可大可小,力度可轻可重,动作可柔可刚,因人而宜,灵活采用,呼吸可采取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吸,整个套路让人感到十分新颖、自信、轻松、简单,适合各种人群习练。此套路共有四十八式,可以全套习练,也可以拆出单式习练。下面向大家重点介绍其中的五个捶法。  相似文献   

7.
王选杰 《武当》2003,(12):28-30
推手,又称揉手、搭手、打手。是中国武术所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鹤拳等诸多拳法均有推手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可以这么说,“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由推手而懂”。这里所说的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而是特指大成拳之劲力。换句话说,不经过推手训练,在实作中就不  相似文献   

8.
祝大彤 《精武》2006,(5):39-39
一、什么是“心脑不接”“心脑不接”在体用结合上是重要的拳法。传统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练拳不推手难以体验松柔,推手不练拳难以圆活、严谨。“心脑不接”是太极深研者在盘拳修炼的基础上,研习双人推手、较技中遇到的难题。所谓心脑不接,就是在双人推手较量中,二人胶合在一起时,择  相似文献   

9.
孙式太极拳推手及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手概说拳术都包含着“体”和“用”两部分.但“体”和“用”是互相关联的.太极拳亦不例外。太极拳套路的各式是“体”,是知己功夫,虽然“用”在其中.但单人练习.不易体验到“用”的方法和妙处,故有太极拳推手以致用。太极拳推手,是以练“用”为主,寻求致用之门径。其用法有拥、搌、挤、按、采、、肘、靠八法,八法中以、、挤、按四手为基础。初练习推手,需失以“四手”为基本练法,反复操练,细心体会,练到粘连粘随,不丢不顶,手脚灵活而有分寸.能准确判断对方劲的大小、方向、变势.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  相似文献   

10.
林东河 《武当》2006,(3):12-12
武式老架太极拳,一直是在本门内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它是一种古朴的、原汁原味的内功拳。对外则只传宜学宜练、美观轻松的套路(表演架)。武式老架,身法严谨,功法深奥,武禹襄和李亦畲两位大师结合技击实践,把太极拳理论推到了一个难于企及的高峰。他们的著作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11.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2):32-35
(二)太极推手各种练习方法动作图解 太极推手有定步推揉、活步推揉、采浪花三种。定步推揉有单人单手平圆练法、单人单手立圆练法、单人双手四正手练法、单人双手四隅手练法、单人大捋练法、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双人单搭手立圆推揉法、双人双搭手四正推揉法、烈人双搭手四隅推揉法。活步推揉法有活步四正推揉法、活步四隅推揉法和大捋。采浪花有定步随意推揉法和活步随意推揉法。  相似文献   

12.
王传敏 《武当》2010,(7):38-39
推手是武术技艺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推手,就是在双人腕臂接触的状况下所进行的力量和攻防技术的全面体验。大家熟知,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功法,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中亦有推手功法,咏春拳的“黏手”即为类似双人推手的练习。推手通常以腕部为触点,随着单臂或双臂的缠绕来感知对方的招法状况,并以此做出相应的攻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用(扌朋)、(扌履)、挤、按或采、挒、肘、靠的要求来完成动作和达到目的。因此也称四正推手或四隅推手,实际是推手的四组动作。 太极拳的盘架(练习拳式)是练“体”(练习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而推手则是练“用”(练在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情况下去牵动对方的重心,使其失控)。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不可失之于偏。尤其是练推手不劣应当像  相似文献   

14.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16.
我是江西中医学院太极拳协会的会员,正在练习24式太极拳和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我们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是自学自练,我每天坚持站桩和练习套路。现有如下问题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黄文彬 《武当》2024,(1):11-12
<正>太极拳具有很强的防身技击作用。但是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学练太极拳多年的人们,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与人交手却不知其所以然,其主要原因没有深刻理解太极拳的拳架与单操、单操与实用、招式与技法的实际运用理念,也就是没弄懂拳论所云“招熟”而渐悟“懂劲”之道理!所谓“拳”或“拳架”,就是人们在多年的实战对搏习练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招式”,或“技法”的精华所在。是把这些“招式”或“技法”组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表现在一个完整的套路当中。  相似文献   

18.
孙建国 《武当》2010,(8):18-18
武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源于之前,之后便义有刀枪剑杆及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传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应用。现将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传三种徒手套路功法与桩功的关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登信 《武当》2006,(7):18-20
太极拳推手是提高技击功能和验证内力强弱,或者说是懂劲入门之后精益求精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双人对抗性徒手练习方式,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懂劲,是指自己身体的某一点与对手身体的某一点接触的刹那间,就会通过皮肤的“触觉,马上准确判断对手的力量大小及虚实、方  相似文献   

20.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2,(12):30-30
和式太极拳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准手是技击的实践,推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