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抵抗地心引力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当小腿的三头肌收缩的时候,通过牵拉跟腱,使足跟提起,走路、跑步和跳跃都离不开它。跟腱又是地面对人体反作用力的第一个集中点,跨栏、跳高、跳远、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都要求有非常强大的后蹬力和爆发力,这些动作都会直接牵扯跟腱,由此可见跟腱对人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奇怪的痛感     
跟腱痛或跟腱炎,好发于以下肢为主的运动项目中,如跑步、滑冰滑雪、球类等,是一种在重复性抻拉、扭转负荷下造成的跟腱劳损,一般出现在跟腱的下三分之一处,即拇指和食指能捏到的跟腱上的最瘦最细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按摩是祖国医药的宝贵财富,在临床上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且在国际上应用也十分广泛。采用现代医学知识对按摩机理的实验研究,尚未深入开展。跟腱的形态结构具有抗牵引性能。在不少运动项目中,跟腱的负荷量很大,加上其他不良因素(如场地过硬,鞋帮磨擦等)的影响,使跟腱损伤经常发生。主要表现为跟腱断裂和跟腱炎。跟腱损伤不仅发生在体操、武术、球类、技巧等运动员,也同样发生在径赛运动中,造成了一定的威胁。James报告23例确诊为运动创伤的径赛运动  相似文献   

4.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结节。它具有提踵跖屈的作用,使人们得以行走跑跳,跟腱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运动员从体育训练和比赛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运动创伤病例中,跟腱断裂并不罕见,对断裂原因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不断地进行探讨,本文收集了部分运动医学专家近期关于闭合性跟腱断裂原因探讨资料供有关人员在理论上和临床上参考。 1 忽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跟腱断裂的重要潜在因素王福熙对2例跟腱炎和11例跟腱断裂标本在H—600电镜下进行观察后指出跟腱腱束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莒南县城四所中小学校共有在职体育教师53人,其中40岁以上的中年教师8人。近几年中,曾先后有四位中年教师发生退行性跟腱断裂。笔者曾先后走访了他们,并向他们了解询问了有关跟腱断裂前后的具体情况。调查发现,跟腱断裂在中年体育教师队伍中属于“多发症”。这在相邻县市的体育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跟腱是由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与起于股骨内外髁的腓肠肌的两块肌肉的肌腱联合而成,是小腿肚子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延续,跟腱踝部后面的粗腱具有使足关节伸展的作用,它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  相似文献   

6.
跟腱是连接小腿三头肌和跟骨的一条肌腱,也是人体最强韧的肌腱之一。当脚后屈时它起传导力量的作用。它由长胶原纤维组成,四周由起润滑作用的结缔组织包裹。这两种组织同属营养作用缓慢型组织,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其血流量只相当于一般肌肉的45%。尤为麻烦的是,供血时上下两端的流量较大,中间较小,因而容易出问题。就运动员而言,容易出现下列两种伤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运动性跟腱损伤的发病、治疗与康复情况,为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的预防以及治疗运动性跟腱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天津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以及3所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发生跟腱损伤的项目主要是跳跃性项目;在损伤人群上,研究生高于大三、四学生以及大一、大二学生;在跟腱损伤影响因素中,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5.78;P=0.014)。在跟腱治疗与恢复上,68.6%的大学生进行过相关性的针灸、按摩等理疗以及专业运动康复手段促进恢复,31.4%的大学生未采用,仅靠自然状态下的恢复。建议高校大学生在从事剧烈活动时需要了解自身情况,在热身的前提下科学适度锻炼,跟腱一旦损伤需在治疗与康复上给予重视,以免影响今后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运动创伤中,跟腱断裂常见于跑跳项目中,跟腱断裂严重地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甚至断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本文目的,就是为了总结研究我国部分技巧运动员跟腱断裂的原因、规律和预防措施,为杜绝或尽可能少出现跟腱断裂的现象作些初步研究、探讨,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按摩是治疗跟腱炎的一种最好方法。因为单纯的跟腱炎是一种慢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反复急剧收缩造成局部劳损。跟腱是由腓肠肌两个头及比目鱼肌一个头共三头合成的一强大肌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用普鲁卡因封闭以减轻伤痛是常见的。但不可以滥用,否则就会出问题。 今年五月中旬,江苏省高等学校田径运动会在宁举行。我院一名运动员因跟腱受伤,参加一百公尺比赛之前用普鲁卡因做了封闭,当比赛跑至八十公尺处,由于跟腱断裂而突然跌倒了。  相似文献   

11.
跟腱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的后结节,其周围没有腱鞘,仅有疏松的网状组织,营养血管走行于其中,是足跖屈、提踵的主要肌腱。田径运动中的短跑、跨栏、跳跃等项目对运动员跟腱有着特殊的要求,动作技术的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运动负荷过大等等,都容易造成运动性跟腱损伤。  相似文献   

12.
杨勇 《冰雪运动》2011,33(4):53-56
跟腱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性疾病,多发于经常从事跑、跳的如短跑、篮球以及花样滑冰等体育运动项目中,如果早期发现且治疗及时得当,跟腱炎的恢复时间一般很短。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持续的跟腱疼痛甚至引发跟腱断裂,从而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我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以及花样滑冰世界冠军赵宏博就曾经因患跟腱周围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分析和总结了运动员跟腱周围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阐明了专业运动员跟腱部急性损伤的治疗措施和炎症处理的多种治疗手段,并指出治疗运动员跟腱周围炎以预防为主及多种预防措施,以期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跟腱周围炎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腿后侧的小腿三头肌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向下延伸成为跟腱,他连接与跟骨的后侧,跟腱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腱,他周围没有腱鞘,而是被膜状疏松结缔组织所包绕,称为腱周围组织,跟腱的大部分营养依靠腱周围供给。踝关节过度屈伸活动或频繁发力,跟腱反复被牵拉并与腱  相似文献   

14.
一.断裂原因 跟腱断裂的原因,主要是间接外力所致。患者的跟腱原先多有疾病或受过伤,再用力牵拉便发生了断裂。一般来说,起跳时、踝关节处于背伸60°~70°角,跟腱紧张度最强,若原有变性,再突然用力踏跳,则更易断裂。 此外,冬季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肌肉、肌腱僵硬的情况下作猛烈的收缩;运动量安排不恰当、特别是小腿以下部位负荷过大,以及运动员在病好刚恢复训练或疲劳的情况下训练也易发生断裂。 二、如何确诊 跟腿断裂后,跟腱部出现疼痛,足踝活动失灵,不能站立或行走。这时,为确定跟腱是否断裂,可采用以下两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腿后侧的肌肉是小腿三头肌,它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在小腿下段形成跟腱。小腿肌肉痉挛主要是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肚抽筋”或“小腿肚转筋”。它是较常见的病症,它病程短,不治疗也能自行缓解,对体育训练影响不大,但在比赛中突然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比赛注定要失败。本病多见于田径、足球、游泳、体操、马拉松、举重等运动项目。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有:1、寒气:外界环境寒冷、潮湿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在水温低游泳时,也会发生腓肠肌痉挛,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溺水…  相似文献   

16.
跟腱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的后结节,其周围没有腱鞘,仅有疏松的网状组织,营养血管走行于其中,是使足跖屈、提踵的主要肌腱。田径运动中的短跑、跨栏、跳跃等项目对运动员跟腱有着特殊的要求,动作技术的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运动训练跟腱损伤之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跟腱在运动训练中承受很大压力,跟腱损伤是普遍的伤患。本文对青少年运动训练跟腱损伤的症状、成因、治疗和运动训练防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对竞技体操运动员损伤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踝关节损伤在竞技体操训练和比赛中最容易发生,它的损伤通常为扭伤和跟腱的裂伤。重点就这两个方面的受伤机制、预防和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目的是为竞技体操教学、训练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姚昆 《网球天地》2012,(7):56-57
在奥运大家庭中,哪个项目的卫冕冠军在位时间最长?网球混双大概是不二之选.当这个项目在伦敦重新进入奥运会时,它的两位卫冕冠军却早已作古多年。而1924年奥运会,此前最后一届拥有网球混双比赛的奥运会.那年夏天发生在巴黎的点点滴滴,也值得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0.
国家体操大馆,平衡木上,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个漂亮的“后手翻接两周”下法,稳稳地矗立在平衡木旁;接着跑出场外,她紧贴柱子竖起倒立;20分钟后,她又“金鸡独立”,强化跟腱训练…… 16岁的她在和自己较劲,一年接着一年,一天接着一天,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 这是安徽小姑娘李娅的个性。 凭着这种个性,她从安徽走到北京,如今,又要迈进奥运会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