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是1979年国际体坛上出现的新型独特动作,它打破了过去认为在单臂大回环通过杠下垂直面时经受不住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传统认识,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国单杠冠车邹利敏在成套动作中也成功地完成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现在国家集训队的付鲁明已在海绵坑单杠上能完成二臂交换的单臂向后大回环、连续二次单臂问后大回环、单臂向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体操男子单杠的难新动作中出现了单臂大回环的动作,这为单杠的新动作编排和单杠动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从1979年初开始国家体操集训队先后开始攻克这个难新动作。有的运动员由于初学,未掌握动作要领,在练习三、四次以后每个队员都出现胼胝(老茧)撕脱的现象。由于露出神经末梢非常丰富的真皮,运动员感觉很疼痛,严重地影响练习的顺利进行。如何通过治疗来保证运动员不间断地训练,成为攻克这个难新动作急待解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体操运动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竞技体操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急需培养大量的优秀体操运动员,以使中国能持久地立于世界体操运动之巅。笔者运用生物力学简析法,粗略设计了男子单杠单臂侧向分腿大回环动作,仅供同行参考。一、动作要领(图1) 由反握手倒立部位开始,推左(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高低杠各类动作技术的飞跃发展,作为潮流动作的向后大回环已成为高难动作的连接、高难动作腾越、空翻抓杠及下法的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基本技术之一。自七十年代末期,男子单杠出现了单臂大回环,这给单杠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越来越趋向于男子“单杠化”的高低杠上能否做单臂大回环?这一课题自然的提到了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的面前,据说苏联、东德、罗马尼亚、美国等运动员均在试攻这一难度;国内也有几个省的运动员在试做这一动作,但是从国内外所有资料中均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八十年代以来,“旋”类空翻、“飞行动作”和“单臂技术”已成为行家们评估队和个人单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纵观近年的国内外大赛,我国运动员在单臂技术和下法上一直保持着优势,如杨岳山的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和童非的侧空翻两周转体270°下等。但是,在“飞行动作”方面,无论在难度、幅度和稳定性上,与体操强国相比确有差距。为此,加强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单杠是男子体操项目中弹性强、位置高,容易获得较大动力的器械。器械的这些特点,使运动员能有较充裕的空间、时间,完成各种大幅度的回环、高腾空的脱手再握动作、转体和高难度的下法。因此,它也是一个技术和难度发展都较快的项目。在美国沃斯堡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单杠前六名选手中就有三名(中国的童非、日本的监物、苏联的特卡切夫)首次使用了单臂大回环,震动了体坛。它不仅打破了过去一向认为做单臂大回环在杠下垂面会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看法,而且很快被许多优秀选手加以发展,创造了许多单臂类的难新动作,这可谓是惊人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D组难度的下法动作.本文主要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商春松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商春松较好的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但落地时刻身体重心稍微靠后,所以商春松向后退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50格/秒电影图片,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李月久单杠三周下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主要环节技术上的优缺点。並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后空翻周转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时参考。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在单杠上用大回环来连接的一种高难下法,目前国内外能完成此动作的人並不多,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已能在成套动作中质量较高的完成这一下法。团身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从单杠撒  相似文献   

9.
1984年北京国际体操邀请赛,有苏联、罗马尼业、民主德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97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41名)参加。各国派出的阵容较强,是一次能够反映世界水平的比赛。我们观摩了这次比赛,并对高低杠“大回环前后连接”动作作了详细的统计。本文拟作一分析。目前概况当前,国际体操运动发展很快,高低杠尤为突出。它的总趋势是向难新动作继续发展,连接技术更加完善,新难度与新编排不断出现,成套动作难度有所提高,处在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时期。高低杠自1977年采用男子单杠大回环动作以来,技术上出现了一次飞跃。目前大回环的前连接动作有:腾身回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付印前接到消息:我省体操运动员方芳以此文所论的创新动作参加全国青运会预赛,取得了高低杠冠军。七十年代末期苏联运动员首先把男子单杠大回环移植到高低杠上这一创举,促进了高低杠技术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体操运动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竞技体操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急需大量如“吊环李宁吊臂”等第一流动作的问世,使中国能持久地立于世界体操运动之巅。现设计单杠单臂分腿向侧大回环,供大家参考(见图)。  相似文献   

12.
<正> 1 前言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在现代高低杠项目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动作的出现使高低杠从绷杠、腹弹动作为主的时代进入了大摆类、高空翻、高腾越的时代。虽然女子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是从男子单杠大回环动作移植过来的,但由于高低杠不同于单杠,决定了高低杠大回环动作在某些技术环节上与男子大回环不同,并且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省女子体操运动员林莉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前8名决赛时的动作,用录像分析法,从运动学和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她完成的创新动作—向前大回环单臂支撑转体360°成扭臂倒立,其目的是使学习该动作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入了解该动作的运动学特点和技术特点,有利于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一九七八年斯特拉斯堡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日本监物以双杠大回环这一创新动作获得该项冠军之后,双杠大回环已成为新的潮流动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双杠杠下动作的内容,而且使双杠动作的类型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双杠器械的特点,把绕横轴旋转的单杠回环动作巧妙地、创造性地进行了移植,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因为这一悬垂前摆类型动作起伏大,变化多,惊险优美而且符合规则的要求。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双杠大回环动作出现较早,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已能完成双杠大回环转体180度成倒立,大回环后空翻成悬垂,大回环接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八十年代,随着国际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体操运动也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继续加快它的步伐,以便发展和巩固三十年来所获得的成果。今天我国最优秀的体操健儿,他们的高超而精湛的技艺,已经进入世界体坛的前列。当前世界体操是一种质与量、难与新、健与美的较量。尤其男子单杠,自特卡切夫腾越、京格尔空翻和单臂大回环问世后,单杠技术风格焕然一新,引人入胜,观后耐人  相似文献   

16.
吊环向前大回环是吊环大摆类动作的典型动作,也是优秀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不可缺少的C组动作。近年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都比较好的掌握了向后大回环,但向前大回环掌握得好的还不普遍,这是与向前大回环的技术困难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分析和总结向前大回环的技术有一定的现实忌义。  相似文献   

17.
以第42和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结构和质量等的对比分析,探索伦敦奥运会高低杠比赛前景:成套动作的D分将接近7分,中、外运动员基本持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成套动作的结构以难度动作及其连接为特征,可分为:以我国擅长的连续大回环单臂转体与飞行动作的连接,以英国为代表的连续飞行动作的连接和以俄罗斯为主的两两混合连接等三种类型,其中动感十足的欧洲运动员的编排成为被推崇的方向。面对国际裁判的审美变化,中国运动员必须在大回环单臂转体和从低杠换握高杠的飞行动作两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规格标准,才能在伦敦奥运会上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手的兴趣从事体育运动和其他身体活动时,手指功能的重要性,无须多说。手指的指力总和一般以握力计测定值来表示。体操运动员较之其他项目运动员,并不能说指力非常大;但在作单杠大回环动作时,保持身体不从单杠上脱飞出去的力,足以超过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