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体育   1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一九七二年二十届奥运会以来,男女跳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上已用空翻类动作(包括转体)代替了单纯的手翻类。目前,男子发展前空翻类动作多,女子发展后空翻类动作多,由塚原开创的直体后空翻动作,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女运动员所采用,并已发展到转体360°。随  相似文献   
2.
上挺动作是完整挺举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下蹲翻、起立都完成得很轻松,最后上挺时,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显然,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上挺技术不正确,而决非腿力不足。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对上挺技术加以剖析,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横杠的弹力,为教练员改进技术与训练提供依据,并求教于识者斧正。上挺预备姿势的基本要求是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正确的上挺预备姿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预蹲时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为充分利用内力与外力创造最有利的前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低杠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幅度的回环动作与复杂的脱手换握动作穿插组合,构成成套动作的主题。在此形势下,原有的连接动作与连接技术已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新的连接技术应运而生。“腹弹”技术就是在七十年代出现的具有很大生命力及发展前途的新型连接技术。在现代体操午台上,以“腹弹”为基本技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50格/秒电影图片,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李月久单杠三周下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主要环节技术上的优缺点。並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后空翻周转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时参考。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在单杠上用大回环来连接的一种高难下法,目前国内外能完成此动作的人並不多,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已能在成套动作中质量较高的完成这一下法。团身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从单杠撒  相似文献   
5.
单杠腾越动作是单杠成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6年廿一届奥运会和1977年第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来,随着单杠技术的发展腾越动作更加惊险独特。目前直角腾越和屈体腾越(猫跳)已趋向用直体来完成。同时还出现了马尔凯洛夫腾越(后摆燕式转体180°分腿腾越抓杠成悬垂)和特卡切夫腾越(前摆分腿向后腾越抓杠成悬垂),1978年冬训,我国运动员陈军又创造了屈体立撑后回环弧形分腿向  相似文献   
6.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7.
一、力学模型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惊险的高难度动作不断出现。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运动实践以及体操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分不开的。目前我国的体操项目巳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通过教学训练,为提高体操技术和发展难度以及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应用经过观察、总结经验体会,简单仪器的测量等科研方法对体操动作进行定性分析是重要的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为了揭示体操动作  相似文献   
8.
摆荡是指身体重心离开吊环垂直面的一种钟摆式运动。重心向前运动为前荡,重心向后运动为后荡。明显的摆荡是吊环动作技术上的一种错误。但是,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出现吊环摆荡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采用直臂窄环“单杠式”大回环的新技术时,产生摆荡的可能性更大。小摆荡可影响动作的质量,大摆荡可导致动作的失败。对于吊环大回环产生摆荡的原因,多归结于下摆至垂直部位前后的技术,国外有些文献认为下摆接近垂直面,由于水平方向反用力的作用使身体重心离开垂直面,而在训练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过去跳马的研究工作中曾经指出:“目前,我国男子跳马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前空翻类动作(包括转体)中,大部分运动员还没有解决推手速度问题,一般V_r/V_e比值较小,因而抛射角较小,重心上升高度较低,腾空时间不长,这对于发展难度是不利的。”同时提出:“要想提高跳马的技术质量或在第二腾空加难动作——如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半,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助跑上板的速度,这是提高技术质量和加难动作的先决条件。”因此“发展运动员腿部和肩带肌群速度力量……进行专门的背部肌肉速度力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举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举重成绩大幅度提高。目前,世界一些优秀举重运动员,特别是苏欧运动员,大都采用高臀位(膝角>90度)的起举姿势(特别是抓举),而国人对此多有疑议。本文试图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高臀位提铃起举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第一阶段提铃,主要靠伸展膝关节的力量将杠铃从地面提至膝前(上体前倾度不变)。在提铃时,膝关节向后上方运动,从而提高臀和肩的位置。在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