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在调查时,考虑到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根据年龄把样本分为青春发育前期组(9岁-14岁,33人)和青春发育后期组(15岁-19岁,41人)。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足高、跟骨高、大腿围、小腿围、体脂率、瘦体重、腓肠肌内侧肌腱长、腓肠肌外侧肌腱长、跟腱长、垂直纵跳、RDJ指数。根据测试结果发现:(1)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在9岁-16岁增长较快,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岁-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珏  杨红春  陈谦 《浙江体育科学》2012,(5):105-108,112
对浙江省25所幼儿园3~6岁的5 267名学前儿童进行立定跳远和10m连续跳测试,观察浙江省学龄前儿童的下肢力量发展情况,旨在为评价学前儿童下肢的活动能力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探寻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3~6岁幼儿的立定跳及连续跳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性别因素对两个指标的测试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两次测试的变化率没有影响。分析得出浙江省城市3~6岁男童立定跳能力显著强于同年龄段女童,在3岁时增长速率最大;连续跳成绩男女组在相同年龄段几乎没有差异,结合立定跳成绩分析显示,女童的下肢协调性优于同年龄段男童。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数理统计、比较等方法,探讨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身高、下肢长A等指标在不同生物年龄段的变化特征及各指标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相对高度与下肢长A/身高×100%指数基本上是随着生物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身体重心绝对高度、身高、下肢长A年增长值总体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少年男、女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绝对高度与身高、下肢长A之间为高度相关,身体重心相对高度与下肢长A之间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跳深练习作为提高起跳能力的手段,但跳深对于提高起跳能力究竟有什么作用,还有待证明。本文通过跳深和原地纵跳的起跳阶段某些下肢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探讨跳深能否提高起跳能力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体育系男生10人,采用表面电极引导,记录跳深(高度70厘米)和原地纵跳的缓冲阶段和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积分肌电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3~27岁优秀女排运动员弹跳力素质中有代表性的3项指标(助跑摸高、5纵蛙跳、弹跳力)的研究,发现13~19岁弹跳力素质工逐渐增加趋势,高峰值在ZI岁左右,26~27岁弹跳力素质呈逐渐下降趋势。建议: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有机结合,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弹跳力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长年坚持;弹跳力素质发展的第一增长阶段,应以快速小力量为主不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运用录像拍摄与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其研究发现,不同频率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纵跳频率的增加,时间参数都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贽.同一频率作用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支撑时间逐渐增人.蹬伸力峰值随着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缓冲冲量和蹬伸冲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也都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人于1.  相似文献   

8.
<正> 一、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儿、少整个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儿童到成人之间不是等速增长的,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在两岁以前,第二次在青春期(10~11与14~15岁),20岁左右基本稳定。 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身体各部发育的比例不均衡,儿童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在青春发育期是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身体各系统发育的先后也是不均衡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规律,给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依据。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稍有提前。体重与身高在16岁以前呈较快上升趋势,体重的增加略滞后于身高的增长。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长度指标先于围度、量度指标,体脂率的变异度很大。男性青少年垂直纵跳能力在11-17岁为快速增长期。下肢爆发力在青春发育前期(9-14岁),随身体形态的增长发育,呈自然增长趋势,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DJ指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受青春期发育影响比较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赵西堂  孙平  葛春林 《体育学刊》2013,20(1):139-144
运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和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排球队9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纵跳蹬伸过程中最大力值大于抱头纵跳,但是由于蹬伸后半段时间的延长使后半段蹬伸力的梯度值没有明显增加;落地时地面最大冲击力与纵跳高度无关;摆臂纵跳的冲量值大于抱头纵跳,但研究结果发现纵跳高度与冲量并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19位运动员为试验对象,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研究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牵拉-缩短周期"(SSC)练习中下肢肌肉活动的力学特性。结果证明,随着负荷强度(跳深高度)的增加,反弹力量和腾空时间从低位(20 cm)到适宜高度(40 cm)逐渐增加。在最高(100 cm)的高度上,与其它高度相比,制动力量增加但蹬地时间延长、腾空时间和高度降低。说明在牵拉-缩短周期活动中,下肢反弹能力并不总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超过某一负荷,会随着牵拉负荷强度增大,弹性能力开始下降。说明在不同强度的SSC活动中神经肌肉系统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66名11~13岁男子少年举重运动员16项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在其它形态指标一定时,体重和身高是影响运动成(?)的主要因素。(2)在13岁前,形态指标与运动成绩相关密切。此后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增大。形态对运动成绩的制约减小,提示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应在发育高峰期前。(3)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形态核心特征主要由长度、围度、躯干长短及肢体比例等四维构成,为确立选材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6周的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测试训练前后最大力量(1RM),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高度和力的发展率(RFD)。结果:两组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纵跳高度均显著提高,铁链组纵跳时力的发展速率显著提高。结论:铁链深蹲不仅可以提高最大力量和纵跳高度,且更有助于整体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纵跳蹬地动力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前言纵跳是反映身体弹跳能力的一项指标。1921年美国的D.A.沙金特(Sargent)将它列入身体测试方案之中,观察跳跃高度。后来L.W.沙金特(Sargent)将它发展作为功率的测试指标。他认为,纵跳的高度与功率具有高度的相关,即功率=功/时间=力×速度  相似文献   

15.
四、摘要 1.7—10岁间儿童不宜进行时间较长的耐力训练。 2.11岁以后身体的耐力素质有显著的增强,到15岁左右这种增强极为显著,在此时期内的儿童、少年可进行适当的耐力训练。 3.中、小学体育课应结合学生的当前身条件和年龄特征注意个别对待,并在此基础上使所有学生身体素质得以普遍提高。 4.从本文材料看来一般耐力测定后血压值的恢复时间并不长,但在运动实践中尚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及相应年龄内的生理特点而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武汉市3所幼儿园1982年秋季入园的2.5~3.0岁的健康幼儿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1983~1985年)观测了他们的20m跑、肩上投沙包(重150g)、立定跳远、纵跳摸高和有关体格发育指标。获男孩73人、女孩55人的系统完整资料。结果表明:男、女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由2.5~5.5岁,20m跑速度男、女分别增快3.5秒和4.0秒;投沙包距离分别增加399.8cm和297.3cm;立定跳远距离  相似文献   

17.
沙滩足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组教学实验,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实验前后40 m冲刺跑和原地纵跳摸高成绩的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证明,与传统足球练习相比,沙滩足球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沙滩足球的场地特点和比赛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在探究纵跳落地过程中,足内翻损伤力学机制,并提出一种预防足内翻的鞋子初步构想.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踝关节、足内翻、损伤、关节运动轴等进行全文和主题检索,收集国内与足、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相关参考文献50篇以及国外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内翻的相关文献30篇.结果:(1)足内翻是足部各个关节综合运动的结果;(2)足内翻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的韧带有距腓前韧带和距跟骨间韧带等;(3)足内翻过程中,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踝关节关节力增加,其中踝关节内侧和胫骨远端髁间线前部的应力逐渐增加,踝关节的外侧受到韧带和肌肉的牵拉剪切应力增加;(4)随着足内翻角度的增加,距下关节接触面积增加.结论:理论上在纵跳落地过程中,通过单一的限制足内翻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预防足内翻损伤,同时对足踝关节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女子膝关节屈伸肌力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女子膝关节屈伸肌群随年龄增长的自然发育规律,运用Kinitech等速测试系统对10~20岁普通大、中、小学女生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60、120、240(°)/s 3种速度的等速测试.结果得到:女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14~17岁年龄段肌力增长较快,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侧屈肌与伸肌比较,各年龄段伸肌均大于屈肌;同一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值在同一速度下,随年龄的增长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同一年龄段H/Q值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结果说明:10~20岁女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在14~17岁年龄段膝关节屈伸肌力增长较快,伸肌尤为显著;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自然成长下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足球运动选材的理论基础对于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年龄规定,讫今意见不一。以前,苏联有些人主张从11~13岁的少年中开始,匈牙利的专家认为应从10~12岁年龄段开始。最近几年,足球运动员逐渐年轻化,其动向是从8~9岁即开始系统训练。足球运动选材要遵循的问题是:儿童应身体健康和强壮;对足球运动有益的身体结构和足够的身高;脚背宽大;最主要的是身体能力。所谓能力(或素质)是:速度、柔韧性、反应速度、动作的协调性。特别要注意那些善于明辨比赛情况的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