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在加深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兴趣和培养思想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我把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分为集体和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开展了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交流对同一现象或实验的观察等。小组的活动配合教学进度进行科技制作,仪器维修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长见识,开扩视野,培养动手能力,促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思考动手能力。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补充。科技创新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赵琳 《天中学刊》2006,21(2):113-114
围绕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这一指导思想,举办科技知识应用讲座,组织参观新科技成果展览,开设科技教育课程等一些融理论知识教学和科技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实验活动,是大学化学教学的中心内容.开展科技课外活动这种科技教学形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科技素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加深他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建华 《考试周刊》2012,(18):143-144
作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理论素质普遍下降,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急需加强,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此,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教材,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验教科研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调查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以所在的学校为例,谈谈农村中学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教学的户外调查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8.
"重视实验,注重对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物理课程教学始终遵循的宗旨,然而实验教学对于那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校的老师们来说普遍面临很大困难,诸多的原因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将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flash动画。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清醒的认识到对于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如果单凭一张嘴或动画去描述仪器、讲解实验过程,再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简单机械记忆,长此以往,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正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看、真想、真练,亲自动手去验证他们背过千百遍的实验结论,才是物理教学的真谛,也是开启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以全面育人、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校以自然课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为主线,以周六“兴趣学校”的科技班为重点,组织学生动脑、动手,开展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全校30个教学班都成立了“科技兴趣小  相似文献   

10.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查找实验的一些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进发出创造的火花,它也是复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查找实验的一些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进发出创造的火花,它也是复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实验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纵观农村学校的“生物实验教育教学”,总感觉是穿新鞋走老路,那么,如何使农村学校“生物实验教育教学”适应教改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取快乐和享受,是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去精心组织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外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科技实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立云 《中小学电教》2011,(10):112-113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当前农村教学条件的一些限制,实验教学几乎远离了物理课堂,本文试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角度探究农村开展实验教学的可行性,以期激起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卫校学生特点是理论弱、动手能力强、基础有差异。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校里的创新活动泛指课堂教学之外能够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各种活动,如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探索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一、创新活动的种类   1.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这类活动以学科学、用科学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激发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  相似文献   

17.
济源职专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近年来,济源市职业中专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组织学生先后开展了袖珍收音机、电子门铃、电子示教板、电猫、声控开关、无线话筒等多项制作活动,制出了实用美观、质优价廉的各种小电器1...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级各类的考试也注重实验的考查。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农村中学却面临实验室配置数不足、实验仪器陈旧等客观困难,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因陋就简地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实验教学开展起来,是农村学校生物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1因陋就简,用好身边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大多数情况下,农村乡镇中学的实验室有限或严重不足,实验仪器陈旧落后。可因陋就简,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实验教学开展起来。例如,在学习"探究种子结构和成分"时,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探究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验设计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改进课堂演示实验、优化学生分组实验、重视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和组织指导,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活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