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盏小台灯     
教书十多年,经常有家长跟我说:“孩子都上学了,可还是不愿意离开父母自己睡,希望老师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我往往不以为然,觉得很容易解决。可当女儿渐渐长大,我也遇到了这样一个简单却又扰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园幼儿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工作和家务都很忙。他们上下班接送孩子时也是来去匆匆,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给班里的每个幼儿都备了一本“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书面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要求反映给幼儿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设立“教师家长联系本”是解决家园联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形式,我觉得它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好处: 一是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或在家的表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毕竟不同于教师和  相似文献   

3.
说日记     
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是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孩子“说日记”的办法,使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的几天,他一放学,我们就问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今天学了些什么呀渐懂了吗?等等。天天的询问把孩子问烦了,不再愿意回答了。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教育他。于是,有一天晚上,当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一会的时候,我说:“咱们…  相似文献   

4.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交谈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曾经听一位家长谈到她儿子班上的教师,她说:“我老觉得这位教师比较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屑于与我们交换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是不可能很好交谈的。因此,双方关系比较紧张,教师希望调走这名孩子,家长则希望换班、换教师。相反,有另一位教师,不仅跟幼儿的关系比较融洽,而且跟家长的关系也相当友好,有时候还与家长在一起聊聊时装、生活什么的,班级氛围特别好,幼儿、家长都十分喜欢这位教师。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结果很值得我们深思。事…  相似文献   

7.
几许 《家长》2005,(Z2)
孩子就要背上书包,告别熟悉的幼儿园去上学了。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变到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朋友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迈好上学的第一步。一、做好向往上学、喜欢学习的心理准备。要告诉孩子,背起书包,就是小学生了,学校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好地方。可以在开学前带孩子到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新的环境。开学前,可以在家里开一个简单温馨的入学庆贺会,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二、准备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与上幼儿园相比,上学要“…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小学生生活能力低下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请看:镜头1:一年级教室里,班主任觉得教几位学生做值日实在是太费力了,倒不如自己包办代替算了。来校接送孩子的七、八位家长看到后干脆替自己的孩子当起了“值日生”。镜头2:有的家长一手提着孩子的书包,一手牵着孩子上学,有的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用小轿车送孩子上学。镜头3:家长好容易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红领巾监督岗”要逐个检查同学有否挂校徽,戴小黄帽,挂红领巾。“哎呀,我…  相似文献   

9.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1.
临近毕业的大班幼儿,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他们的家长对小学生活作过不恰当的描绘,甚至有时用小学老师来恫吓孩子,使得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 怎样才能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呢?家长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Q杭州市的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愿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一些她的所谓的小秘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我对怎样指导孩子写日记不是很懂,希望能看看其他家长都是怎样教孩子写日记的。A主持:写日记能锻炼孩子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小学生写日记,能培养他们恒心和毅力。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做的吧。观点1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我的女儿觉得写日记很有意思,放学回到家里,有时间就拿出她的日记本,按照日记的格式,一行行地写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女儿也犯愁没什么内容可写,产生了厌烦…  相似文献   

13.
孩子入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和变化,通常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为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 一、转变自我角色观念。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把他们看作幼儿,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小朋友”、“小孩子”。入学后,小孩子变为小学生了。他们第一次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第一次参加班会,第一次领到学习用书和各种本子,第一次听到校长和班主任对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梁宇 《教育导刊》2010,(1):76-76
一次,幼儿园组织了“小石船”亲子郊游活动。返程时,我忙着清点人数。突然,车厢中问传来两个孩子的争吵声。桑粲说:“我来的时候就坐这儿,这座位是我的。”佳佳说;“我先上的车,这座位是我先坐的。”双方家长都在积极调解,劝孩子到其他空位上坐,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桑粲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佳佳觉得自己很委屈。就这样.两个孩子争执了很久,最后还是桑粲在爸爸的劝导下主动换了别的座位,这场风波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16.
1.入园时,搞好家长问卷工作。我园幼儿是入园前二三天才编好班的,这样,老师就没有时间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因此,入园时,我们采用了“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弥补这一环节,以全面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常规习惯(能否独自进餐,能否独自大小便,是否有午睡习惯等),入园前由谁带大,喜欢干什么,有无特殊病情等,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老师在工作中就能依照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育指导,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家长觉得老师很负责任,工作很细致,把孩子放在班里非常放心。这对今后…  相似文献   

17.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个大人很惊讶,在同一天的互联网上,居然看到两条“现在的孩子生活得并不快乐甚至简直就不想‘生活’了”的消息,一则是广州的小学生普遍感觉“活着真累”、‘恬得好没意思”,并且据说这已经成了广州小学生中流行的口头禅;另一则是北京一个15岁男孩,因‘不堪学习压力”跳楼自杀身亡。据笔者了解,这几年因感到学业重而厌学轻生的孩子越来越多,前年春节过罢中小学开学时,笔者当地的一个8岁孩子因想到该上学了觉得‘设意思”,结果小小年纪的他选择的也是跳楼自杀。  相似文献   

19.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意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要跟着家长回家。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今日教育》2010,(1):15-15
家长QQ群上有人问:“有园领导在吗?” 刚巧我在,于是问:“有事吗?”“我是幼儿园伊伊的妈妈,孩子今天早上上学,老师给洗手,很大力挽袖子,把孩子胳膊扯脱臼了,班上两位当值老师都出去培训了,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在,学校怎么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