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同志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明王朝三百周年而写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引用史料分析了明末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源,论证确凿,令人信服。只要具备一定历史知识,对这篇文章不难理解。但目前中学生历史知识较为欠缺,认识能力有限,根据这种状况,教学中我觉得适当补充一些历史知识,联系课文进行恰当的评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之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一本文作为一篇史评,无需完整地叙述历史。但要理解课文,非得熟悉一下明末农民起义兴衰的历史过程不可。如条件许可,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
老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部五卷本的鸿篇巨制,旨在通过明末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全过程的描写,刻画出处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众多人物,特别是农民起义英雄的群象,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作为处在作品开端之后的第二卷,从总体结构而言,是全书五卷的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农民起义军打破围剿,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趋势;看到了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史实: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腐朽统治以及起义的失败。 2.认识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胜利面前滋长骄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八月出版的部编中学历史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以“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争”作为标题,进行了论述。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部颁《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也都以“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或战争)”作为专目。这种提法和论述,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1981年第6期刊登李光壁遗作《明末农民战争由防卫转入进攻的一次军事会议——永宁大会》。该文称:永宁会议召开的地点在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时间在崇祯十四年五月;出席会议的农民军领袖除李自成、张献忠外,还有老回回、革里眼,左金王;会议主要是决定张献忠、李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就它的规模、作用和影响来说,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自成本人,也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明末农民起义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李自成起义从胜利的顶峰迅速滑向失败深谷的历史,“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郭沫若同志在其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对于酿成这幕巨大历史悲剧的原因,还作了中肯精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明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重要的一页,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时间之长,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斗争纲领,推翻了明朝;当清兵入关,外患严重的时候,又起而与清兵作战,给清兵以沉重的打击,影响极为重大.但是这次起义为什么终于失败了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流寇主义,削弱了农民军的战斗力,以至最终导致起义的全盘失败".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拟讨论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仅就明末农民军的流动作战问题作一些探讨.流寇主义是游民阶层的思想反映.其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渊源: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的大起大落;中共革命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失败提供了“活生生”的样板;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的现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甲申再祭     
夏历甲申新春又近.360年前的甲申(1644)年春3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队伍杀入北京,结束了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自己坐了龙庭,改国号"大顺".农民起义的"学生"夺了"老师"的帝祚,算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运动的产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荒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影响较大的如秦末农民起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它们几乎都与自然灾害有关。灾荒有时成为农民起义的社会条件,有时则直接点燃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在灾…  相似文献   

11.
《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历史论文,本文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密切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了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值得人们记取的教训,提出了起义的成败与有无正确领导的密切关系问题.阅读本课的重点应该是:了解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并从这个历史悲剧中吸取历史的教训。同时,还要了解历史论文的一般特点.为此,阅读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学界对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涉及"均田免粮"提出的背景、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对"均田免粮"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相关讨论对深入认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研究中,仁智互见,对其梳理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郑廉从小接受传统儒学,喜好诗词文字,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他亲身经历明清鼎革并在罗汝才农民起义军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所撰《豫变纪略》内容丰富,是记述明天启六年至清顺治二年农民起义军在河南活动情况的专著。《豫变纪略》的写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如记载的农民起义军起义的缘由、李自成起义的有关史实、以围攻开封为代表的起义军在河南的情况等,都是经过他的多方考证,因而订正了很多史料之不足,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在河南阶段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赏月品佳联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岁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雨过天晴,月明星稀。老师趁着雨后夜色,叫他对句,出联曰:"雨过月明,顷刻呈现新境  相似文献   

15.
重温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至今仍有许多发人深思的教训。如何走出“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使我们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 ?从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中 ,我们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  相似文献   

16.
<初闻灯韶鼓吹词>是明朝遗民诗人杜濬的"诗史"名作,同时也是一首反思明亡的时代挽歌.它探究了明亡的真正原因,矛头直指晚明党争、明末农民起义和南明弘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灯船盛衰书写作者心迹,有"变风"、"变雅"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1.原因与结果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等。(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分析它,一般应在政治、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社会存在中去找。例1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兼并B.宦官专权C.朋党之争D.法律严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农民战争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B、C两项也属于明朝后期的社会问题,但并不是引发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定国“联明抗清”之后,率部进入阿佤山区惨淡经营,对阿佤山各族人民,特别是佤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的历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清朝入关后的实际创立者和统一中国的奠基人。但是,由于他镇压过明末农民起义军,又执行过某些民族压迫的政策,因此人们很少对他作过中肯的评价。本文试就多尔衮一生政治活动中的几个片段,说明他在清朝历史上有过贡献,是一个应当予以肯定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清廷入关后,农民军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在新的斗争形势下,原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自川入滇,又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联明抗清斗争。在此期间,明末农民起义军与云南沐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几经变化,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