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坐在窗前敲着这些文字,我心里着实感慨:这书房,牵着我多少年的梦啊?从小就酷爱读书,从小就渴望可以坐在书房里倚窗而读,不过,却不敢做拥有书房的梦,毕竟,家徒四壁的父亲能让我上学读书已实属不易。所以,如今回想,我的书房梦,  相似文献   

2.
<正>上鲁迅的《祝福》一课时,有学生问到《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那脱落的半幅对联是什么,这是一个读书非常细心的同学发现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鲁迅为什么对那半副对联隐去不写呢?鲁迅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环境的描写,特别是对书房对联的描写是大有深意的。众所周知,书房是读书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兼作待人接客之所。书房的布置集中体现了主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读书偶感     
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读书就是打通精神经脉的良药。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闲话读书     
中国人做什么都注重形式,譬如读书,稍稍有点像样的读书人,大都少不了要有一间像样的书房,置一张像样的书桌。似乎无此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穿长衫”的身价。其实大可不必要如此隆重。读书,原本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见得非要有一间书房一张书桌才可以读书的。  相似文献   

5.
书房     
我见过最阔气的书房,大概要算李敖的了。书房面积有198平方米,数万册图书,藏书最多时达七八万册,装饰得富丽堂皇。其花哨的风格跟先生本人类似。不过,我认为他是个富人,书房就是证据。 在书房里读书,我感觉犹如在马厩里遛马。但是,当下有钱人搬新居,装饰书房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6.
书房的秘密     
我给自己收拾出一个书房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喜欢书,喜欢买书,又是个读书教书的人,没有个书房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现在已不大提自己的书房名了,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因为我常常在文章后写上某年某月于二人转书屋。  相似文献   

7.
书房的秘密     
我给自己收拾出一个书房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喜欢书,喜欢买书。又是个读书教书的人,没有个书房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现在已不大提自己的书房名了,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因为我常常在文章后写上“某年某月于二人转书屋”。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三代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的同时,也十分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崇尚读书,希望以读书兴家、实现理想抱负的志向。由于后者的表现相对含蓄,常常为人所忽略。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本文写作的中心对象——书房。作为读书的专用空间,书房并不是一般家庭居家过日子的必备场所。归有光在家道败落无力另建书房的境况下,将破陋不堪的老屋改造为一间书房,实属不易。文章开头,作者极写书房的破旧,从“百年老屋”的陈旧,到“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破陋;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狭小,到…  相似文献   

9.
巴金先生的《春》第四节中写有下面两段话:淑贞经这一劝,心里轻松多了。她觉得琴说的话都有道理,而且单是听见琴的温和、亲切的声音就足以减轻她心上的悲哀的重压,同时增加她对琴的信赖。然而还有一件事情搅乱她的心,她仰起脸去看琴,一面说:"但是妈不许我以后再进书房读书……"琴不等她说完,就接口说道:"那也不要紧。横竖在书房里跟着那个冬烘先生读书也得不到什么有益的知识。你高兴读书,你二哥、二姐和我,我们都可以教你。这比在书房里读《女  相似文献   

10.
书房朝南,便拥有了一室的春天:阳光射进书房时,四壁的书架便灿然生彩!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人与书都快活得像晴日下飞舞的蜻蜓!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乐     
曾与朋友开玩笑:"若不想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书。读书既可增长知识,又可避免智力过早衰退。"我的书房现有8000多册藏书,这是我大半生的财富。我对吃、穿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2.
安朵蓝 《小学生》2005,(10):39-39
我和爸爸都喜欢读书,因此书就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书房也成了我俩经常聚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读书乐     
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则视为一件很平常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抓耳一般。在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边,设一张书桌。这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  相似文献   

14.
攒钱买书     
张静雅 《小学生》2009,(11):22-22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象牙色的皮肤和一副厚厚的“大瓶底”早已泄露了我爱呆在书房看书的秘密。我喜欢读书,为了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愿意从牙缝里省下钱来。  相似文献   

15.
书房,在不太宽裕的家居中也许是一间可有可无的屋子。这也难怪,因为在不多的几间屋子里,挤出原本似乎更具实用价值的一间作书房,实在显得有些奢侈。但我,一个读书不满十二年的小书生却固执地坚持拥有一间书房。这也许是受了罗曼·罗兰的影响,因为他曾说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灵的单间。而在我看来,书房就是心灵的单间。书房不大,四壁都是书架,一进书房便油然感到一种文化氛围。书自然不少,文、史、  相似文献   

16.
较早形成的中国古代读书环境,以及明清时期独立的书房,与中国古代园林相融共生。古代书房清简古雅、自然恬静的氛围,与文人园林意求隐逸、描绘天人合一的理想色彩一脉相承,共同体现出古代文人淡泊宁静的旨趣和超尘脱俗、崇尚身心自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对联。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很注重读书励志。他们将自己读书励志的想法写成对联,悬挂在自己的居室或书房里,用以自励或赠送给朋友互勉。这种对联也称"中堂对"。它字句凝练、寓意深刻、劝学励志、脍(kuài)炙(zhì)人口。  相似文献   

19.
朋友是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晚上,当众人忙于应酬、棋牌、电视、网络之时,他却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  相似文献   

20.
周毅 《新读写》2009,(6):55-55
朋友是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晚上,当众人忙于应酬、棋牌、电视、网络之时,他却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