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韦建国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这位喜好历史的美国妇女,晚上睡觉时尚不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来却成了美国第一号名人,原因是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的出版发行。《飘》(又译《随风而去》)1936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前,一部书的诞生征服了整个世界。至今它仍像一个活的灵魂,游走于各色人群之间,令人们为之折服,倾倒。这正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著《飘》。《飘》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可以说它拥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3.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这篇小说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细致深刻地描写了各个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改变。这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迫害和民众对战争无奈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朱老师:南北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创 作的。我们熟知的《飘》就是这样一部小 说。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命运随着战争的推 进而起伏跌宕。《小妇人》亦是如此,它描 写了四个女孩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不断 成长。而我们的故事今天也进入了战争阶 段。  相似文献   

5.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所著的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小说以斯嘉丽为主线展开,刻画了主人公斯嘉丽从16岁到28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本文从爱情、经济、思想这三方面来分析斯嘉丽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6.
史慧芳 《成才之路》2012,(13):I0016-I0016
1926年,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记者出身的米切尔不幸脚部受伤,被迫退职在家疗养达数年之久。她的丈夫为了减轻她在治疗期间的无聊,劝她动手写作,作为辅助治疗和心智锻炼的手段。经过考虑,米切尔决定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自己早年的爱情纠葛为素材,写一部长篇小说。1936年《飘》终于脱稿问世,并很快风靡世界。同时,《飘》的出版也改变了人们对美国南北战争的看法。次年,《飘》荣获普利策奖。  相似文献   

7.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英文书名为“CONE WITH THE WIND”,直译应为“随风而逝”。它出自书中第24章女主人公思嘉之口,大意是说那场战争像飓风一样卷走了她的“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关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9.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军事名著,也是一部蕴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事物的规律性把握阐述了战争的发展走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最终带领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论持久战》充分体现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是回应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爱情故事的小说。小说从主人公斯嘉丽命运的变迁、情感的经历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文学主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从意象解读、审美理想、人性思考等角度深入探究小说《飘》的文学意蕴,并对小说中的美学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充分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美国内战及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斯佳丽、白瑞德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男主人公白瑞德的人物形象,展示这一人物形象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一是白瑞德对旧道德的反叛精神,二是白瑞德对战争前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白瑞德对斯佳丽爱情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性与神性的冲突痛苦与极乐的交响《荆棘鸟》西方式的苦乐观之透视李满《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传世之作,自1997年在美国出版后销量超一千万册,有澳洲的《飘》之美称。这是一部传奇式的家世小说,却有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神话般的引子:传说中...  相似文献   

14.
回家的路,即是个人的成长之路。《飘》历来被看作一部爱情小说,但它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小说多角度展现了女主人公斯佳丽处在新旧女性蜕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家园意识与女性成长的内在关联是理解《飘》的情节发展和人物个性的重要切入点,斯佳丽正是在重回家园的渴望和努力中,在独立性、依赖性和自恋这三重个性与现实的冲突中,一步步迈向成熟、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5.
吴慧敏 《文教资料》2007,(31):19-2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轰动世界的著名小说《飘》在中国60余年的译介和接受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过程。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首次把《飘》译介到中国以来,《飘》在中国经历了从一部通俗反动小说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傅东华的译本主宰50年到如今十几种译本竞争市场的过程。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本文旨在以美国翻译家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反思《飘》在中国的重写史,透视相关的文化历史语境,考察不同时期各种形式如何通过"共谋"(collusion)完成重写,揭示其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从而更好地阐释现象,深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残云先生是我很尊敬的作家之一,小时候就看过他的电影《羊城暗哨》《南海潮》,上大学时读他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最近,读到何楚熊教授撰写的《陈残云评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更加深了对这位老作家的了解。这本书是目前研究陈残云比较深入、资料最完备的一部书。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勇气,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  相似文献   

18.
朱川 《考试周刊》2010,(55):30-3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自诞生以来,其中男女主角经典的爱情故事,以及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就打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比中由此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获得八项奖项。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困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更加强了对台湾的严厉控制,将台湾的政治、经济、化全部纳入“战时统治”。台湾新学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以下简称《亚》)便是在严密控制的环境下秘密进行写作的。《亚》于1943年开始创作,1945年完成,是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是台湾日据时期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台湾新学创作的里程碑,被誉为台湾新学史上的“一部雄壮的叙事诗”。突出地体现了台湾新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飘》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象。在南北战争造成的社会变迁之中,主人公斯嘉丽经历了三次婚姻,在著作《飘》中揭示了她在这三次婚姻中性格变化的过程。《飘》从外界南北战争下的动乱因素以及主人公斯嘉丽本身内在的性格特征这两个点来对她的婚姻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婚姻观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