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师:关于这首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家集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题目是——生:(齐)《有的人》。师: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参加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回到家里有感而发之作。既然是一首诗,那么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5.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天是一个特殊的季节。著名散文家梁衡在《夏感》这篇散文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他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并还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著名诗人佟希仁也说:夏天是一首歌,一首优美、快活的歌。夏天是一首歌,一首芬芳、清凉的歌。夏天是一首歌,一首充满生机的歌。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三首诗,请同学谈谈初读这三首诗的感受。 生: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生:每首诗的三四联都让人觉得非常悲凉。 师:三四联其实写的都是景物,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悲凉呢?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大家思考一下:这三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板书。要求用一个字填空)  相似文献   

7.
《长歌行》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经东汉乐府机关采集并保存下来的一首民间诗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也是当今有志青少年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不同身高、体重成年人体质指数(bodyi nass index,BMI)对照表。方法:设计Excel表格,首行为身高(111),取值范围:1.55-1.80m,首列为体重(kg),取值范围为40-79kg,用BMI=体重(kg)/身高(m)^2公式计算而成。结果:在首行和首列找到相应的身高和体重,其纵横交界点处,即为所查人的体质指数。结论:成人体质指数对照表使用简便,是现场营养评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纵观2006年17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的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1.古诗词选择面广,有诗,有词,有曲。所选古诗主要以七绝、五绝为主,其中清代诗选了5首,这要引起注意。所选诗的朝代多元化:综观17套试卷选用的20首诗,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3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2.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史美忠评析: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杨秀兰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诗歌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的经典诗句,他是——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那就是专为丁玲写的《临江仙》,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4.
渝文 《下一代》2014,(12):46-47
张、李:小张、小李,上台一鞠躬。 张:小李,你刚刚嘴里一直念念有词,是在背书吗? 李:对呀!我刚刚写了一首诗,你要不要听听? 张:好哇!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4日,李长之创作了三首诗歌,分别是:《泥水的小塘》、《世上只有一条路》和《保卫世界和平会议》。这种诗歌创作现象,在李长之个人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少见,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是独特。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李长之这一诗歌创作现象,可以看到:这三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复杂,诗人在时代转变过程中复杂的心态与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鲁迅把自己比作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17.
个人魅力     
编辑:这首诗是你原创的吗? 写手:是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想出来的。编辑:太好了,李白先生,想不到您从唐代穿越到21世纪来了,麻烦您把这首诗的作者名字改成过去的名字发表。谢谢!  相似文献   

18.
意象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 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它的使用范围可以包括读者从一首诗中领悟到的‘形象’,以至构成一首诗的全部描写内容。戴维&;#183;刘易斯在他的论著《诗的意象》里指出:意象‘是语言绘成的画面’,‘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写绘制成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相似文献   

20.
诗词与其他文艺形式一样,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艾青在《诗论》中说:“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雕塑?”这种造型,这个心灵的雕塑就是指诗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人所能感觉到的物质的形态与特征。朱自清在《诗与感觉》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