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长的状况及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影响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宏观与微观因素,同时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现状的分析,归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建立供需双方的费用约束与激励机制,创新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模式,构建诚信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并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暴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完善参保人员入院登记制度;加强资格审核的执行力度;规范药品及材料的录入程序;制定严格的病历审核制度;做好工作人员的社保精神教育;加大医疗费用结算流程的宣传;加强医院入院制度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西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82-83,86
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是当今社会公认的难题,也是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的重点、难点。通过费用控制不但能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了医疗费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围绕着医疗保险费用的供需方控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重视疾病预等方面,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曲瑞  王利颖 《内江科技》2011,32(8):50-50
近几年来,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上涨速度较快,政府未来的医疗卫生负担也势必大幅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促进医保制度稳健运行,已经成为医保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次均费用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看病贵难题,体现医疗保险制度效率。次均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人口结构和质量、医药卫生体制和新诊疗技术的使用是主要影响因素。增加过度治疗的机会成本,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定点机构才会加强自律,规范治疗。引导就医流向可以降低来自参保人行为导致的费用增长。医保管理者在控制次均费用增长问题上责任重大,并大有作为。实行按病种支付、对三级医院重点检查、增加平均住院日指标、规定大型设备阳性检查率、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加强管理等有利于控制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基于医保全覆盖的现实考虑,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状态与中老年人总医疗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的关系,发现参加不同医疗保险的中老年人具有不同的总医疗费用和不同的自付医疗费用,且不同医保状态的参保人的医疗费用差异显著,实证分析为目前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瑄 《今日科苑》2007,(18):215-215
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医疗保险体制更具有其独立性,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以保证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企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医疗保险制度给广大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油田社保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不断改革,形成了全面的医疗保障,但是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刚性增长,使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协调医、患、保三方关系,改善信息不对等的囧状,探讨社会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医药费用不断增长,而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迫在眉睫。借鉴美国管理式医疗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显著作用,结合我国国情及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这一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前景,有助于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月华 《内江科技》2006,27(2):14-14
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问题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从医药价格、诊疗服务及政府、医院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及减少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面临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不同国家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模式。在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国管理式的医疗保险、英国全民式的医疗保险、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和新加坡储蓄式医疗保险在费用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病例分组模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被认为是直接、合理和有效的医疗产出测量方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关键步骤是变量和分类方法的选择。本文应用决策树中的卡方自动互动检验法CHAID建立了住院医疗费用病例分组模型,为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提供了相关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1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随之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的“保命钱”,随着参保人员患病比率日趋增高、医疗费用支出日益增大、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我国医保基金的运行安全不断受到冲击,国家多次下发关于基金监督文件,要求各地方建立健全基金监督体系,以维护基金平稳运行,预防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笔者下面就基金收、支、管等环节中的财务征缴工作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随之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的“保命钱“,随着参保人员患病比率日趋增高、医疗费用支出日益增大、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我国医保基金的运行安全不断受到冲击,国家多次下发关于基金监督文件,要求各地方建立健全基金监督体系,以维护基金平稳运行,预防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笔者下面就基金收、支、管等环节中的财务征缴工作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医疗保险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事关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根据对内蒙古地区全成本核算监测点医院以及197家二级以上医院经济运行指标的数据收集、统计、整理,分析了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得出以下结论: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必须通过建立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同时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完成"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的公立医院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高医疗保险的运用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本文借助于博弈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如何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上涨进行分析,认为缺乏对需方的激励约束是造成医疗保险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有限医疗保险体制则能够在不损害公平的前提下,对需方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从而有效控制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的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医院控费考核指标进行建立,并对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级。方法:在建立指标过程中运用德尔菲的法,并采用综合指数法、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等方式对试点综合医院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费用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试点医院的整体费用控制效果比制度实施前要好,但是2014年却刚好相反。医院的服务量、平均住院日以及药占比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次均住院费的控制上效果却不太稳定。结论:职工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初有成效,但应尽快建立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做好考核监督工作,尝试将考核结果用于次年总额预算基金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医疗改革问题多多医疗制度的改革是牵涉到居民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消费难以启动的重要原因。据零点调查公司2001年对10城市的调查资料,居民最关心的10大生活问题,居首位的是医疗保障,提及率为43%,健康居第四位,提及率为31%。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5月10城市的调查,居民生活中最担忧的是家人身体状况,最向往的也是身体健康。居民的意愿都反映了对医疗保障有迫切的需求。当前医疗改革虽宣传力度很大,但准备实施并不充分,与实施进度、居民的需要不相适应。首先是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过低。至2000年参保人数仅为4800万人,占应参保职工1.47亿人的33%,估计到2001年也只能达50%左右。已参保职工人数也不能全部报销医疗费,主要是有相当一  相似文献   

20.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意义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1.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职工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存在的缺陷日益突出,已难以为继,亟需进行改革。这种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多”、“快”、“低”和“窄”几个方面。2.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