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王磊教授在《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化学教学,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学科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首要目标[1]。"关于化学学科观念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生知识体系得以建构,能力得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养成,课堂提问是关键。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教师要能把握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基础,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以起到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已有知识、激发创新思维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居高临下,独揽"问"的大权,而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给每位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充分展示自我。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学科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文章通过"CO2制取的研究"的教学片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科观念的教学,深入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学科观念、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文本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从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以及化学价值观等六个方面梳理化学基本观念在2017年版课标中的具体内容及呈现方式,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总结归纳出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与核心概念、具体知识的关系,丰富学生认识物质及其性质的视角、思路及路径,以及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等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5.
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强化"三维"目标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当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使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度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的选择,关注的都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和理解、运用能力,无暇顾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致使"头重脚轻",教学目标失衡,主次不分,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很多教师的教学仅仅关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对教学概念、原理等只是强调它们在具体化学情境下的应用。往往忽略了这些具体知识背后的基本化学观念的渗透。而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观念的建构。教学设计可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核心化学观的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重点强调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个体知识观是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培养学生的知识观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知识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反省思维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将知识观培养设定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树立建构性的知识观;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知识观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常被我们忽略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史学常识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 一、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就很容易回到过去那种以"知识与技能"为本位,轻视"过程与方法",抛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旧模式.所以,历史教师本身既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也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对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相似文献   

13.
化学新知识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讲授—验证—实践",其特点是以教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为教师的讲授服务,易导致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模式能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是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学习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要以皮亚杰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化学教学中,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核心概念、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培养三重表征思维,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观念"建构的要求,研究了有关建构"化学观念"和"知识情境化"教学的文献,以人教版《化学2》"乙醇"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通过"知识情境化"建构"化学元素观"、"物质结构观"、"科学探究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对"知识情境化"建构化学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这一最终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模式建构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对于高师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确定高师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重视目标体系的建构,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关系,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定位,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符合青少年的个性,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发展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力、建构化学核心观念的有效途径。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活动。要有效地在化学课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教师的观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学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为例,通过创设情景,给予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等方面谈谈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是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反思、概括、提升,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特征和本质规律的认识。为促进观念建构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学活动中可采取以化学基本观念统领具体知识教学,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深入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等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化学知识教学始终朝着增进学生理解力的方向推进,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