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校园文化指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及其表现形式,即学校中一切物质形态的、精神观念的、行为组织的存在方式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包括由此系统折射出的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陆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综合了文学创作中的大量现象,提出了文体、风格、表现技巧、艺术构思等文学理论上的问题,特别对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试就《文赋》中论及的艺术构思问题略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要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涵,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结构。新课程总体结构是由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构成的。就具体的学习科目而言,各个科目内部的结构并不一样,准确把握学习科目内部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课程总体结构,进而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内涵。本文试就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强化"三维"目标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刘基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取謦新颖,文字犀利,深刻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和可耻无能的士大夫阶层。文章之所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一方面固然在于其立论的正确,另一方面文章采用类比推理的说理方法,产生令人慑服的逻辑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由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第一个判断是如果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市于人”“以实笾豆、奉祭祀、供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整体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校长和教师的改革热情,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学校的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扬州市教育局、教科所及教研室的支持下,前不久,本刊记者特赴扬州,并邀请了该市8位校长就学校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以下是校长们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首先,新课程的理念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设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新课程倡导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更重要的是新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新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如何结合语文新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黄正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即合作、对话、探究的课程文化。要营造这样的课程文化,教师就必须创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4月5日至6日,“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在江苏省扬州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名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陆志平、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顾黄初、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等著名专家参加了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