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由于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领域,也是教  相似文献   

2.
<正>"目标引领内容"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一大亮点,如何理解"目标引领内容"的真正内涵,有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思考。一、目标的意义何在教育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有目的的事业。确定课程目标的实质就是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体育课程有体育课程的目标,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家泰勒在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  相似文献   

3.
<正>"教方法"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之一。是指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将"体育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描述成"教动作、练习、运用等的方法",以达到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目的。本文以水平三《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练习方法6》(以下简称《方法6》)一课为例,就如何基于"教方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以方法为教学内容"是近年来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纲要》"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的核心理念。本次九城区活动的主题是依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所构建单元的适切性,研讨各课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课时之间"方法"的关联性、教"方法"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5):71-7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程程标准》(2017年版))把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7.
<正>健康教育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模块,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以下简称本册教科书)专门设计、编写了"第四章塑造健康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模块的内容,笔者立足于这一章的内容,为教师细致梳理健康教育模块内容的编写逻辑,并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27-29
<正>《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概念,简要概括,"内容标准"即"教什么"的确定,"表现标准"即"教到什么程度"的明确。仅有内容体系,而缺乏相应的"教到什么程度"的"表现标准"目标描述,实际上是避开了评价的落实,还会造成各水平段、各年级间教学的脱节。因此,《纲要》在每一条内容标准之后,均有相应的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指"学生学习该内容应该达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郭恩强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1):126-127,9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体育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指导下制订的。它制订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评价范围。  相似文献   

10.
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针对现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健身育人”的课程本质特征、“教、学、评”一致性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十体”教育为指导的“有课程思政、有技战术、有比赛(或展示或演练等)、有体能、有负荷、有知识、有结构化、有乐趣、有间接传授、有评价”的“十有”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要求是全面素质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栽体。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和谐健康发展,决定了学校体育既要育智、育体,还要育心,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揭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作用,并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融入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找出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点,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来构建单元内容,这是落实"用教材教",实现"以生为本"的一个重要突破、一条基本途径。一、单元构建的三要素"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力求突破"技术线"的框架,改变"教教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索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软式垒球新课程,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倪恩娜 《精武》2011,(A1):49-50
任何学科都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体育也不例外,体育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它充分发挥着陶冶人们情操、塑造人们品格、锻炼人们意志、增强人们体质、改变人们精神面貌、激发人们爱国热忱等不容低估的社会作用。因此在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引导、挖掘、渗透三个有机的环节引导和挖掘的关键在于渗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寓教于乐,寓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正>篮球是高中体育选修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必开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喜欢的是篮球运动而非篮球课。《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观点,高中阶段也不例外,旨在改变体育教学中"教教材"的现象,引导教师学会"用教材教",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如何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高中篮球模块内容,改变"为技术而技术"的思维,构建"技术、体能、  相似文献   

16.
王桂忠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3):51-53,56
分析了2003年部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阐述了"方案"的创新作用体现在:培养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拓宽教育培养口径,确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导向,着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主要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越来越被学校、社会所重视。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已经逐渐出现在各个学校的作业单里,它既可以巩固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运动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及其家庭的文化生活。一、指导理论性的作业体育的理论性知识是体育课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  相似文献   

19.
"教体结合"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其基本思想是要求竞技体育成为普通全日制学校的课程。提出这一基本思想的4种理论依据:"竞技体育对教育是积极的"、"有助于竞技人才的全面发展"、"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竞技后备人才来源匮乏"。然而这4种均不是有效的或正当的依据。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对"教体结合"思想进行重新考察,为这一思想提供了新的正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即相比单方面课程设置,学校选择文化课程和竞技体育课程兼并设置的方案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最佳发展的人才,让更多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正确认识《课标》设置的学习目标,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