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时期,由于大脑对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正确地组织与分析,以致整个身体不能有效动作,表现出动作协调性差、自理能力不佳、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称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心理学家研制出一些特殊器具对孩子进行专门训练,给予机体足量的感觉刺激,促使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促进孩子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本文对儿童感统失调训练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火爆的儿童教育产业中,一个新的巨大市场正浮出水面,那就是儿童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教育。采用国际权威的感统协调训练体系,对1~15岁感统失调儿童进行矫正训练,对正常儿童实施预防。据权威机构调研:中国有3亿15岁以下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感统失调(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咬手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一名在视动协调能力方面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儿童作为被试,在普通感觉统合训练中,结合音乐游戏的干预,增进其视动协调能力。干预前后的数据显示被试在较训练之后各项感觉统合能力均有提高,各项精细动作完成时间都有了明显的缩短。从结果上来看,幼儿的感统失调是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改善的。  相似文献   

4.
感觉统合是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经大脑功能的活动,有效进行组合,以供人们学习与运动的完成。当这一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时,就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如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安静下来、在上课不专心等等。据统计,大多数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及早治疗。不过,治疗的方法也很简单,父母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能自我组合好。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肌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表现在:1.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认识与了解较以前有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感统失调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将各器官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影响其对身体内外的知觉作出反应。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教养方式的不同是否对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影响呢?为此,我园于2004年对全园幼儿的感觉状况及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调查,以探讨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地预防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红飞 《考试周刊》2024,(10):105-108
感统失调儿童专注力的缺失使其常常伴有课堂行为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文章着力分析感统失调儿童课堂行为问题的表现及成因,从课前预设任务、课中分层关注、课后专项锻炼三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来增强感统失调儿童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力,使其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3):30-31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出的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不知不觉中会演变成各种偏差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本文以一个感统失调的学生为例,尝试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手捧爱心,胸怀智慧地科学干预和纠正:走近孩子,正确认识感统失调的孩子;陪伴孩子,科学有效地干预和训练;耐心等待,引导身边的人宽容对待;持之以恒,期待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感统失调儿童作为个案分析对象,探索其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根据成因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帮助其学好数学的策略:从家庭入手,配合治疗,加强训练,设计独特而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感觉统合失调率高达41.7%,其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8%、中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1.0%,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9%.研究发现,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女童;年龄越小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独生子女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乡村儿童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城市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采取普及感觉统合知识、加强感觉统合学习、加大感觉统合训练投入等相应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做些什么呢?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者有防惠意识,能够重视感觉统合的意义,及早地对孩子进行干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介绍了感统失调的表现及早期于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音乐感统是将感觉统合游戏与音乐按照感觉统合原理和音乐心理学的规律及原则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和干预治疗方法体系,通过音乐的融入和丰富的游戏形式,促进幼儿听觉能力、联觉的发展,促进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提升,丰富幼儿音乐治疗的手段,呵护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南加洲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yres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理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不能很好的将各器官的感觉信息组织整合起来,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接受的刺激所形成的语言、动作、认知和社会适应度。国内研究还提示:感觉统合失调可导致学习不良,产生行为偏离,行为问  相似文献   

14.
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儿童感觉统合一旦失调,就会表现出容易分心;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自我概念差;动作笨拙、粗心;注意力转移困难;言语与语言发展缓慢等,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教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进行训练时,应注意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提高和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成长,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文章就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原因、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简称SID)是指因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10%-30%,且近年来,大城市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不断攀升。本通过对同济医学院幼儿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幼儿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指导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佟海兰 《文教资料》2014,(28):167-168
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智力落后的程度越严重,感觉统合失调也越严重,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生活质量和个体间的人际交往。所以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训练中,感觉统合训练就成为常用的干预技术之一。得到广泛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感觉统合是将感觉从某个人身体与环境组织起来,并且使身体能够在环境中得到灵活有效运用的神经过程.如果大脑不能完成这个过程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国内对感觉统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所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并对以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崔玉涛 《父母必读》2023,(10):26-28
<正>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感统失调,与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感统失调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好转,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改善。【诊室镜头回放】家长带4岁的女孩到诊室咨询,说孩子的运动能力一直以来都比别的孩子弱,跑、跳动作不协调,尤其害怕荡秋千、坐转椅、爬高这些活动。家长担心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问题,去医院做过全面的检查,但结果显示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挚  李赫南  翟宏 《教育探索》2008,3(4):12-13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入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统合失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研究者、学校和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可和欢迎。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对儿童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以及儿童孤独症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加强训练技术的普及工作;注重父母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加强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