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0名辽宁省排球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受试者3步助跑后衔接跳跃扣球的起跳期在三维空间坐标中的轨迹和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参数,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最大伸肌力矩和最大伸肌功率,研究排球不同扣球起跳下肢运动学的特征,为提高排球扣球起跳时的动作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后排先行脚、跟随脚的动作时间、动作总时间短于后排,后排起跳动作距离长于前排(P<0.01);(2)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力矩后排大于前排(P>0.05);在踝关节伸肌力矩中,后排的先行脚大于前排(P>0.05),后排的跟随脚大于前排(P<0.05);(3)除先行脚的膝关节向心功率后排均小于前排外,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肌向心功率后排均大于前排。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肌坏踝关节离心功率后排大于前排。  相似文献   

2.
<正>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蹲踞式跳远落地环节缺乏"两腿前伸"动作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跳远落地时"两腿前伸"动作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学生的腰腹力量较差,不能做出前伸两腿的动作;二是部分学生缺少空中前伸两腿时的用力体会,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两腿前伸的动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果在加强学生腰腹力量训练的同时,用"两小腿  相似文献   

3.
通过美国产BiodexⅡ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16名业体校运动员和15名中学生(对照组)进行膝关节的慢速(60度/秒)和快速(120度/秒)肌力测试,同时使用清华大学力学系电测应力分析室制造的三维测力台和测角器对他们进行下蹲跳高度、膝关节角度的测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和SPSS统计处理,发现影响业体校运动员下蹲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膝关节最大速度角度,影响中学生(对照组)下蹲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膝关节最大缓冲角度和膝关节慢伸肌力矩.  相似文献   

4.
<正> 一、对墙前跃起练习两脚并拢,膝关节弯屈成蹲姿,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跃起,使身体腾空,同时双手前伸撑墙(见图1)。要求: 脚距墙1.20m左右,身体跃起腾空时含胸,微屈髋,双手前伸撑墙时要顶肩。作用: 1.正确掌握前跃起的腾空动作;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力量训练与杠铃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对比实验法 ,将 18名大学生按配对法均衡地分为股四头肌电刺激组 (实验组 )与负杠铃下蹲组 (对照组 )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股四头肌的伸膝肌力矩 (P<0 .0 1) ,提高下肢蹬伸动作的爆发力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环节的动作力量和爆发力水平方面 ,可达到与杠铃下蹲整体用力训练一样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辅佐深蹲     
陈湘 《健与美》2020,(4):134-139
“这个动作可不容易掌握,因为其主要限制并不是你腿部和臀部肌群的力量大小,而在于肩部肌群。”萨罗说,“当我们把手臂在胸部前方平伸时,下蹲的时候会倾向于从弯曲膝关节开始,而不是首先把臀部往下降。在使用较大的重量做深蹲时,错误的动作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7.
下肢鞭打应属于打击性鞭打动作,选择踢球这一典型的下肢鞭打动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录像拍摄与解析技术、逆向动力学计算方法和无线遥测肌电测试与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同步研究,以期能够从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3个不同的层面来揭示下肢鞭打动作的特征与机制。研究表明:1)下肢鞭打动作角速度特征为后摆时表现为大腿逐渐减速,小腿加速→最大角速度→减速的特点;前摆时表现为大腿加速→最大角速度→减速,小腿持续加速的特点。2)髋关节的屈肌力矩、膝关节的伸肌力矩、踝关节的背屈力矩在下肢鞭打动作前摆阶段起主导作用;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力矩起定向作用;髋关节旋内/旋外力矩、膝关节旋内/旋外力矩以及踝关节内翻力矩的主要作用是对脚的方位及倾斜程度进行调整。3)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在下肢鞭打动作前摆阶段起主导作用。4)小腿加速前摆的初期伸膝肌群产生的伸膝力矩在起支配作用,后期是伸膝力矩与来自大腿角动量的传递共同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弹跳力是许多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用韩世真同志设计、改进和制作的肌电放大器、关节角度测量器,以表面电积引导,用国产 ND82B 脑电图机记录了举重、跳高、跳远、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17人纵跳和蹲起时的某些伸膝、屈足肌的肌电图和膝、踝关节角度变化,用瞬时闪光分析仪记录了6名运动员的蹲起和纵跳动作,结合完成蹲起和纵跳时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记录,分析了蹲起和纵跳动作结构。目的是:为排、篮球、跳高等浅蹲的起跳项目的弹跳训练选择练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于股后肌群及腓肠肌是否有伸膝功能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出理论和实验上的圆满结论。六十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提出,在人体蹲起时,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展到130°左右时,股后肌群以上固定、腓肠肌以下固定收缩,其合力作用是向后牵引膝关节,协助股骨前部的股四头肌完成伸膝工作。然而,最近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是,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没有伸膝功能,在人体蹲起过程中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出现的放电现象可能是用力不协调和肌肉的被动牵张所致。  相似文献   

10.
冯峰  吴猛 《体育师友》2007,(4):53-55
膝关节力量是足球运动员完成大力踢球、爆发性动作和快速奔跑的基础,膝关节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是运动技术的基本保证。因此了解运  相似文献   

11.
跳远起跳肌肉专项能力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琨  魏文仪 《体育科学》2005,25(1):42-45
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 ,对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群表现出的专项能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髋关节伸肌群离心收缩能力对起跳十分重要 ;起跳表现出“前支撑蹬伸”特征 ;起跳过程中膝关节伸肌群的主动向心收缩能力对人体产生必要制动和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起跳初始阶段 (起跳过程 8%的时间里 )膝关节产生较大的屈肌力矩 ,即表现出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足球运动员侧切动作中下肢运动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点,确定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因素及损伤过程。研究方法:对长时间进行足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采集生物力学指标、动力学特征指标,采用数据统计、有限元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足球运动员在侧切动作中受到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力矩的影响明显;膝关节松弛、胫骨外旋、膝关节外翻、下肢进行低位摇摆动作、髋关节前屈、膝关节过伸、中心方向和双足承重方向不一致、膝关节屈角较小、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值偏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具有地面反作用力的缓冲作用,进行肌力针对性训练能够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试羽毛球运动疲劳后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变化,探讨其疲劳对膝关节屈伸肌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男性羽毛球专选学生进行羽毛球专项步法诱导其疲劳,收集疲劳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值力矩、屈伸肌比值、异侧同名肌比值(非优势侧/优势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劳前后60°/S时优势侧伸肌PT下降(P<0.01);240°/S时优势侧伸肌PT下降(P<0.05);疲劳前后的H/Q都高于正常范围。结论:羽毛球运动疲劳后膝关节优势侧伸肌肌力大幅下降,屈伸肌比值超出安全范围,这可能增加膝关节及相关肌群的受伤风险。建议:在训练中应当提高优势侧膝关节伸肌的耐力,减缓膝关节伸肌力量的下降速度,同时还要提高屈肌的最大力量,以防开始运动时因优势侧膝关节伸肌力量过大导致的屈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伸膝、屈足是蹬地动作的重要环节。有人用肌电图研究还证明:下肢蹬地时,当大腿和小腿在膝关节处伸至135°角以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在近固定时收缩,腓肠肌在远固定时收缩,有协同股四头肌伸膝作用。这里我试提出屈膝肌群的屈膝动作参加蹬地的问题,即:在弹跳蹬地中的最后一个发力环节——继伸膝后,小腿后肌群收缩屈足蹬地的同时,股二头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以下同)亦近固定收缩屈膝,与屈足的力合成更大的力,叠加成更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1加强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有关资料证明 :“在一个跑步动作周期里 ,髋关节所完成的全部机械能达455焦耳。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支撑阶段的完成机械能为31及192焦耳。”可以看出 :对跑速度所起作用最大的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活动 ,从脚尖离地到着地时 ,髋屈肌群的活动是为了使腿摆动 ,而髋伸肌群对腿的向前和着地前伸展下肢都起重要作用。髋关节在跑的动作中主要表现在屈髋伸髋 ,在训练中“屈髋”和“伸髋”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要均衡地发展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摆动腿积极向前高抬(屈髋)是由髂腰肌、阔筋膜肌群、内侧肌等参与工作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跳上正撑前翻下是小学生最先接触的单杠体操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肢及腰腹力量,增强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诸多良好品质。动作可以简单地分为"跳上支撑(较难)"——"腹贴杠前翻下(难)"——"蹲悬垂(容易)"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男大学生小腿三头肌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分析,探讨动作形式与神经肌肉活动方式之间的联系。方法:男大学生在不负重和30%、60%、80%、100%最大力量(1RM)负重下分别进行一次提踵和蹲跳动作,同时记录腓肠肌内侧头(GM)、外侧头(GL)和比目鱼肌(SO)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比较各等级负重条件下两种动作运动时iEMG、MF和MPF等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进行负重提踵时,随着重量增加,GM、GL和SO表面肌电的iEMG均显著增加,但MF和MPF在不同负重等级完成动作时的差异不显著;在进行负重蹲跳时,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MF和MPF在各级负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数值与重量的增加具有线性关系;在不负重提踵时各肌肉的iEMG值与蹲跳差异不显著,但大负重后显著高于蹲跳;MF和MPF值在不负重提踵时显著高于蹲跳,负重后其差异基本不显著。结论: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小腿三头肌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表现存在差异,其所反映的神经肌肉控制方式不同,提示所完成动作的动力学特性如速度、多关节链等,可能会影响运动单位募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名二级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向心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临床康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Kinitech等速康复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膝伸肌大于膝屈肌(P<0.05),峰力矩屈伸比(F/E)随给定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测试速度下屈、伸肌群最大功率无明显差异,左、右侧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60°/s伸肌除外);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角度(APT)表现为伸肌角度明显低于屈肌角度,随速度增加左右两侧膝关节达峰力矩的角度无显著差异;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时间(TPT)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伸肌达峰力矩的时间大于屈肌;右侧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PT/BM)与下肢形态学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本研究结论,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峰力矩变化规律与成年人相一致,但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做功能力发展不平衡,屈伸肌群运动达峰力矩角度、达峰力矩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运动员膝关节拮抗肌群在不同实验速度下的工作特点,通过CYBEX600等速测试系统,对辽宁省优秀短跑、自行车、游泳运动员25人(男14人、女11人)进行了等速相心膝关节肌力测试,经过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膝关节屈伸肌相对峰力矩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伸肌下降的幅度大于屈肌。(2)短跑运动员屈膝肌的相对力量较强,而自行车运动员有很强的伸膝力量。(3)膝关节肌肉达到预定速度所需的时间随着速度加快而加快,其中短跑自行车运动员蹬伸速度大于游泳运动员。(4)自行车运动员腿部的单位体重屈伸力量大于短跑游泳运动员,尤其在快速情况下,其差值高达82%。  相似文献   

20.
利用CYBEX-NormT等速测试系统对我国46名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与分析,结果提示:(1)提高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伸肌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2)为防止腘绳肌的拉伤,应适当提高女足队员的膝关节屈肌的力量;(3)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比率不均衡是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力量训练中应加强屈、伸肌力量,尤其是伸肌的力量,以改善屈伸比率的不平衡,防止损伤的发生;(4)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存在两腿屈、伸肌力量不平衡现象,在力量训练中,应加强对弱势腿的力量训练,以保证两腿的肌力平衡,防止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