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如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足三里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静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61-462
通过观察静坐、按摩、变强度踏车3种恢复手段对运动疲劳后血流量、血乳酸及LDH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恢复手段对消除运动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强度踏车及按摩对消除局部运动性疲劳,加速身体恢复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分别对大鼠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MCD、计算MCT,4周实验组(Ⅱ)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研究结果和结论大鼠连续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Ⅱ、Ⅳ组)异常红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分别达42.4%和83.0%,与对照组(Ⅰ、Ⅲ组)的22.5%和23.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Ⅱ组MCT 2.13、Ⅳ组MCT 2.31,均较Ⅰ组1.93、Ⅲ组1.95显著增大(P<0.05).Ⅱ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P<0.01),网织红细胞数增多(P<0.05),显示了一种溶血征象,认为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能造成血管内溶血.建议疲劳运动造成红细胞形态的异常和血管内溶血现象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启娥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435-436,418
目的:探讨大运动量训练致运动疲劳后,按摩和艾灸穴位对疲劳恢复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6名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学生为试验对象,在不同时间(间隔两周)分别进行两次大运动量训练至中等以上疲劳程度,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按摩和艾灸穴位,测试不同时间点的血氨和血尿素值,并对两次实验结果进行自身对照。按摩组为A组,艾灸组为B组。结果:B组的血氨浓度在恢复期的各个时间点上都低于A组,第15min钟和第3min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45min和第60min差异显著(P〈0.05);B组血尿素的恢复速度也快于A组,第90min明显低于A组(P〈0.05),次日晨B组较A组恢复更加明显(P〈0.01)。结论:艾灸穴位比按摩能更快清除血氨和血尿素,从而更好地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诊断与中医药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尽快地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是训练成败的关键。通过中医对疲劳的产生机理及运动性疲劳与脏腑关系的阐述,依据中医的“四诊”原则,将运动性疲劳分为三种类型五种常见症状,简要指出诊断标准,并从按摩和中草药角度说明中医药在促进疲劳恢复方面的独到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络刮痧对于消除耐力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A组)、训练对照组(B组)、经络刮痧+运动组(C组)。各组进行7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后处死。分别测定血糖、肌糖元、肝糖元、血清乳酸脱清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经络刮痧能明显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的时间,有效抑制运动训练造成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下降。稳定运动中的血糖水平,并使上述血清酶呈现不同程度良性变化。结论:经络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致泻结合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对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建模3周,复健2周。根据大鼠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结合观察体重、饮食量、粪便和精神状态监控建模过程。实验结果:建模3周期间,每周末定量负荷后相同时点血乳酸值持续上升,训练后安静状态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持续下降,表明已呈运动性疲劳状态。建模21天后,大鼠呈脾气虚证状。自然恢复1周后,大鼠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基本恢复,但经健脾益气中药复健较自然复健快,反佐类脾虚证的成立。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致泻结合递增负荷跑台训练的方法,能建立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医手段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运动能力恢复是近十几年来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对近二十年来部分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发现,中医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源性药物补荆手段如复方汤剂,中药注剂等,在中药补剂方面,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一类为非外源性药物补剂手段如针炙、按摩、外用药物薰洗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有关中医非外源性药物补剂手段消除运动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星草胶囊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分为实验组(服用五星草胶囊4名)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4名),在正常训练期间,实验组每人每日早晚各服用五星草胶囊5粒,共服用10天。服药前一天和停药后次日上午测试受试者体成分、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指标以及递增负荷实验的心率(HR)和血乳酸(Bla)。结果:实验组在服药后有氧运动后即刻的Bla明显下降(P<0.05),Bla最高值和Bla增值降低,运动后即刻的HR降低,12minHR的恢复率增加,Hb值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在实验后T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在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服用五星草胶囊对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有一定的效果,对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羌族民间传统药方浸酒外搽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对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而就诊的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推拿理疗组、推拿理疗+内服中药组和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病状积分和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同时对比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各项临床病状积分、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治疗2个月后的各项临床病状积分、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羌族药方浸酒外搽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游泳训练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的消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邻相 《体育科学》2005,25(2):70-72
观察葛根素对游泳训练小鼠血液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将 4 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葛根素对照组、游泳训练组和葛根素游泳训练组。游泳训练小鼠分别进行 6周每天 80 min的游泳训练 ,葛根素实验小鼠游泳训练开始后第 3周腹腔注射 6 0 m g/ kg葛根素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连续 3周 ,于游泳停止后 4 h进行尾静脉取血 ,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 ;次日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结果表明 ,游泳训练组小鼠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血小板数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5 ) ,而葛根素游泳训练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葛根素游泳训练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与游泳训练组比较明显延长 (P<0 .0 5 )。说明葛根素可降低因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的升高、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的增多 ,降低血液的粘度 ,延长力竭游泳的时间 ,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医补脾法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性疲劳与脾的病理生理关系、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关的补脾方药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医学补益脾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补脾法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的重要的中医理论支撑。同时,在补益脾脏的同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肝肾等脏腑协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名在校大学生在亚高原地区田径场进行中、长跑运动,研究中、长跑运动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瑞典Swelab Alf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被试安静状态和运动后的手指末梢血的血细胞值。结果:运动后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显著上升(P〈0.01),红细胞值较安静状态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值较安静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亚高原地区中、长跑运动对大学生的血细胞参数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白细胞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方法:将20名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均应用台阶实验至运动性疲劳,实验组采用经穴推拿方法恢复,对照组采用单纯休息恢复。两组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即刻、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24h检测血乳酸、血尿素氮、简单反应时、小腿肌力,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后各时相血乳酸、血尿素氮、简单反应时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小腿肌力明显提高(P<0.05);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即刻和24h与运动后即刻比较,各指标变化幅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即刻各指标变化比治疗后24h差异性更显著;结论:经穴推拿能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指标,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加快体力恢复,且即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再谈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量恢复理论自提出以来争议颇多,主要是没有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课的间隔恢复时间内出现超量恢复理论中所提出的"超量恢复"现象。笔者认为超量恢复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发现恢复过程中内脏疲劳恢复要滞于外周疲劳恢复,而在运动训练实际过程往往是仅限于关注外周指标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为恢复指标,忽视了内脏的疲劳恢复。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最恢复有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头痛是一种值得令人关注的运动性病症。用祖国医学的推拿手法给予治疗,无任何副作用,有利于运动参加者自己掌握并推广,并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