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人背弃自然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含义,从生物学及生态学上论述了人外生命及生物圈的价值,论证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最后指出只有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才是人类克服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深入比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是基于一种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转变,二者争论的实质是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作者认为对于生态中心主义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虽然在实践上缺乏基础,但对此的深入探讨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使人类在自然观上确立新视野、提升人类行为实践境界。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的价值观论争将生态问题归结于人与自然价值的取舍上,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反而掩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将人预设为独立的“理性经济人”,以个人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使自然与人对立成为外部因素,是抽象的个人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却消解了人类主体性价值,以“存在”为固有价值,将人降格成自然人,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两种价值观都忽视了“现实的人”的本真含义.物化劳动既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从而当代社会在资本逻辑追求无限度扩张的目的下产生了与生态逻辑的矛盾,引起价值观论争.只有从现实的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对立与统一出发,才能走出生态危机价值观论争所创造的精神幻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荒野”自然观实质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两者的“自然”都是见物不见人的自在自然,都具有先在性、系统性、自组织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征。无论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迈克基本的“终结”了的自然、麦茜特的“死”了的自然、卡逊所向往的“春天”、利奥波德的“大地”,还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的“荒野”、沃德·勒内呵护的“一个小小行星”、史怀泽敬畏的“生命”、辛格和雷根的具有天赋权利的“动物”、刘湘溶的“长颈鹿的脖子”,等等,都无不是费尔巴哈“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正是以这种原生态的、素朴的自然本体论为基点,双方都同样逻辑地推出了“与人分离”的价值论和敬物不敬人的方法论。一句话:“人学空场”及其“抽象性”是上述两种自然观的共同特征,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是它们的共同症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通过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发展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身的困境表达笔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心,同时对当下流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态中心主义自始至终都潜藏着这样一个隐性逻辑"生态学与伦理学同质".这个逻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的①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系统性表明,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关联就是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学关联,伦理学本身就是生态学;②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自组织性表明,自然物就是一个与人一样的生命主体,具有"价值评价能力",它之所"是"即它之所"应该",因此生态学本身就是伦理学;③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先在性表明,人是一个后来者,人是属于自然的,所以属人性的伦理价值范畴也就是属于自然的,伦理学属于生态学;④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复杂性表明自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复杂性就意味着稳定性,稳定性就意味着和谐与美丽,就等于伦理价值,因此生态学就意味着伦理学.抹煞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异质性,这是"生态伦理学"得以成"学"的奥秘;它无视黑格尔的"不错"与马克思的"真理"的本质区别,无视自然的实践"中介"性质,具有强烈的"独断论"色彩.  相似文献   

8.
人,无论是"自然的存在物",还是"社会的存在物";无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归根到底都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即劳动的存在物.自然,作为人类劳动"须臾不可缺少"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与"确证".人的"对象性"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然性,决定了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既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扬弃,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修正;它为环境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9.
王玥 《科技风》2012,(20):197
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解读,使人们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透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激烈争论产生独到见解,找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优越性以及局限性。希望以此帮助人们对两个派别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中人与兽的角逐,论述了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一方面他热爱、赞美自然,对遭到破坏的自然予以同情和关注,表观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另一方面他又爱好通过血腥残杀动物体验快感,表观出渴望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反映出人类过度的物质欲望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