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他是我父亲     
我一出生便认识他了,命中注定了的。我对他的记忆是从他第一次打我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一直把我丢在保姆家,他没有时间可以分出来跟我相处,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机会让我记忆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直到我要上小学的那一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画面     
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了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他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画面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了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面对错误》一课,记述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因为偷懒挨了父亲的打,从此再也没有迟到的事情。学完这一课,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感受,有些学生说:"我觉得父亲不应该打作者,他打作者的行为或许在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烙印,如果经常遭父亲的打,她的心可能会受到伤害,她的内心或许会留下阴影,这对她将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遇上别的孩子,他们一时想  相似文献   

5.
为爱低头     
我父亲的性格,胆小懦弱,毫无主见,却又固执且死要面子。他凡事都要靠我母亲做主,与村里人发生纠纷时,他最后一句话总是:等我老婆来了再跟你讲。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曾经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父亲在父辈们中算得上是半个知识分子,曾经差点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然而他的同学却都比他幸运,一个个都吃上了国家粮。父亲由于面子的缘故,很少与同学交往,在我的记忆中几乎就没有。只听他说过早年他有一个同学在我们乡当乡长,父亲每次碰到他,总是直呼其名。后来乡长通过其他人委婉地告诉父亲,在众人面前不要叫他的名字而应…  相似文献   

6.
他没有帮我补过一次功课,他没有在我濒临失望的时候留下一点安慰,他没有在我被鲜花与掌声包围的时候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记忆中,只模糊地呈现出他高大的身影,似乎冷漠而又遥远。那就是我的父亲。我没有布娃娃,因为早熟;我喜欢把自己锁在阴暗的小屋里涂涂画画,因为我没有朋友;我伤心的时候不会掉眼泪,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同情。这就是我的童年。我一直都很乖的,可十几年的乖巧却换不来父亲的关注,我发誓终有一天我会让父亲为我而骄傲。我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但父亲的沉默却让我陷入无尽的伤感。有时候,我发觉父亲就像一座冰山,冰山…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正>今夜,我独坐在窗前,"举头望明月",低头静静思。我是有愧于父亲的,从小到大,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能够让他引以为荣;写了几十篇"豆腐块",也没有一篇专门为他而作,即使有提到他,也只是一笔带过,好像生怕浪费笔墨。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的多数时间里,他都在皖北平原上默默地辛勤耕耘,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形容他的一天,再恰当不过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老实且不爱交谈的人。他经常低着头,往返于农田与家中,甚至有时迎  相似文献   

8.
正似乎从一生下来,我就是专门跟父亲作对的。落地才三天,我就有了自己的意愿,就是不愿意让父亲抱。别人抱着好好的,只要父亲伸手接过我,我马上就会号啕大哭。为此,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几乎就没抱过我。后来我有了弟弟,这个弟弟乖巧得让我嫉妒。父亲什么时候抱他,他都嘿嘿直乐,他成了父亲的心肝宝贝。父亲用胡子扎得弟弟乐得快岔了气是我们家最温馨的一幕。我则和姐姐一样,躲到父母眼光之外的角落里。我不像姐姐那样黯然神伤,我向来就是站在父亲的对立面的,我不会为弟弟吃醋。于是一点也不意外地,我成了父亲的撒气筒。但我从来不在父亲面前哭,特别是在父亲打我的时候。有时他都打急了,失去了耐心,我却一如平时,面无表情。哭?求饶?跑?那我不是败了吗?于是,我和父亲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很怕接到父亲的电话。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会说:“乖乖,晚上回家让我打一下屁股,好久没打过了。”这时我便立刻绷紧神经,冷汗直流。而他也是言出必行,回家就用巴掌与我的屁股“亲密接触”,我提出抗议,他就一板脸,转身就走,就算我掉泪也无济于事。我和父亲就这样产生了隔膜。每当他过问我的事,我就烦躁不安。过去他在我心中高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塌,留下的是一连串的问号。我都是13岁的大男孩了,为什么他还是想打就打,不理会我的感受?我也想处理好与父亲的关系,可我该如何去做?与父亲的矛盾@阿祥!251600山东省商河县党校任立群转…  相似文献   

10.
马老师:我是孩子的父亲。最近,因为老师让家长签字,我们家里闹了几次不愉快。前两天,孩子犯错了要我签字,我一气之下还打了孩子。他妈妈说光打也不是个办法。您说当老师让家长签字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11.
宽容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 ,一边读书 ,一边随务农的母亲学干农活。课余或节假日 ,母亲都严格地给我规定任务 ,不准我有任何偷懒。她没有文化 ,很少过问我的学习。父亲是干部 ,每年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多 ,但他很关心我的学业。他是个师范生 ,教育指点我很讲方法。他讲话循循善诱、和风细雨 ,以宽容待人 ,当我的情绪或学习有波动时 ,他不急不躁 ,耐心开导。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训斥”二字 ,也从来没有给我规定多少识字、作文的任务。他让我翻他过去读过的书 ,喜欢给我买书、订报刊 ,从连环画、《小朋友》到大部头的小说 ,他给我设置了许多阅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     
父亲已八十有余,仍单独生活,可他有四对儿女,却无一人在其身旁。母亲在世时,父亲忙于家中几口人的口粮,整日在外劳作,不曾做过饭,洗过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母亲去了,离开了她的八个儿女,离开了她相濡以沫的丈夫——我的父亲。那时,我在家乡上班,能经常看到父亲,他很消极,他常说,他听到母亲在他床边哭泣。从此,父亲就日渐消瘦下去,眼中没有了往日的明亮,笑容也逐渐从他脸上消失。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和蔼的容颜失去了温暖,变得漠然。我们想法劝慰父亲,并且拿走了与母亲有关的一切物品。可我知道,我们拿不走母亲几十年留在父亲脑海中的记忆。也只能让时间去淡化它,使它不再凸现在父亲眼前。  相似文献   

13.
我想谈谈如何当父亲。虽然有时这份差事对我异常艰难,但它总是意义非凡。我是在没有父亲陪伴的环境下长大的。两岁时,他离开了家。幸运的是,我和妹妹有一位出色的母亲,一对慈爱的外祖父母养育我们。但我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缺席"。我现在会想,如果他花更多时间陪伴我,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这便是我竭尽全力当一个好父亲的原因。当然,我也并非总是尽善尽美。以前,工作常让我无暇顾及家  相似文献   

14.
我和父亲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战争的初级阶段写满了我的屈辱。那时,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得呼天喊地。父亲打我的英雄事迹在我们那条街上可以说闻之者色变,晚上隔好几栋楼也能听见我的哭喊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饶集中营搬过来了。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指导思想,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惟一的亲生儿子。我估摸着如果当时有现场摄像的话,那一定被列入不可公映的限制级。就我的记忆,衣架、电缆、皮鞋、皮带、竹竿、球拍……都和我的臀部亲密接触过;而获罪的名目也实为众多,考试没有考好要挨打,练球…  相似文献   

15.
梦琴难圆     
残酷的家教我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小时候父母都疼爱我。可从4岁开始,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父亲规定:我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练小提琴,他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突变:对我少言寡语,除了一张阴沉脸,再没有别的表情。父亲之所以对我如此无情,因为他曾经也是一名小提琴手,对音乐爱得痴迷。然而,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使他当音乐家的梦想破灭,于是便把他没实现的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我觉得父亲让我成为音乐家的路走不到头。每天无休止的拉琴、拉琴,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非常烦闷。不仅没有玩的时间,上学后,连看书、写作业都必须在练琴之后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16.
父亲     
黄传珍 《初中生》2011,(32):9-11
我的父亲有三年没有和我说过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上已长满了草。不知道他这三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女儿没有,又会想些什么。可是我,总是想念我的父亲,记忆中最鲜明的永远是父亲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2,(21):10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虽然很少打我,但我对他却从心底里有一个"怕"字。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而我竟越来越觉得父亲是那样不近人情,不像母亲总是在我身前身后嘘寒问暖。我甚至有些怀疑父亲对我的爱,难道我并非他亲生?上高中后,我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已经能够分辨和洞悉身边的任何事物,但对于父亲,我仍是读不懂。他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很少打听我的成绩,也从不过问我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18.
吴柠 《学子》2004,(4):19-19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外出,给我其他的印象就很模糊。只记得他打我的时候从未留过情。于是,我对父亲产生了一种畏惧,与他也就很疏远起来,我们之间像隔了一堵厚厚的墙。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杨贤江逝世已经整整五十年了。他离开我是这样的早,竟没有来得及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印象。但是,几十年来,他却一直活在我的心里。从童年时期起,我从母亲的思念中就开始知道了父亲;少年时期,我从父母朋友的回忆中又听说了父亲,并把他同“共产党员”这个陌生而又亲切的称号联结起来;青年时期,我反复诵读着革命老前辈们在父亲逝世十八周年时所写的纪念文  相似文献   

20.
共情疗法     
儿子:我真想打麦克一巴掌!父亲:为什么?怎么了?儿子:他把我的笔记本扔到垃圾箱里了!父亲:你是不是先招惹他了?儿子:没有!父亲:真没有?儿子:我发誓!我根本没碰他!父亲:那好,麦克是你的好朋友。听我的,别计较这件事,再说了,你自己也有毛病,有时候,你也欺负弟弟,然后还责怪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