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创造教学方法 创造教学法是指创设问题的情境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5种教学活动.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篮球的1分制、4门足球、反50 m跑等创造教学法的成功运用,都说明了谁有创造精神,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氛围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问题,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集体相对稳定的集体心理状态,建立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具有怎样的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1.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距、一成不变的环…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篮球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既有理论性教学,又有实践性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亲切自然的教态、诙谐幽默的话语、肯定鼓励的评价、平等交流的口吻、规范的专业术语、自然舒展的形态、大方得体的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涛 《体育教学》2001,(3):10-11
所谓创新,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的飞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则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牛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愿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他们喜欢以成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见解,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解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课堂上要允许学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体育教学人文性内涵的的基础上,提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路: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教学内容朝着现代化、人文化、创新化发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教学环境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7.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 ,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朱钅容基 )。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到底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许多专家、同仁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 ,也谈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氛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 :“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 ,以…  相似文献   

8.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的方向,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教学新途径。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这是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去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了不爱思维、不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动作,而学生在对这些错误动作的改正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或其它同学的帮助才能  相似文献   

11.
就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和谐、宽松的师生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体育课上,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处于相对最佳的学习状态。否则,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就会受到限制,就会处于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地位。换言之,如何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之一。事实上,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一即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与否。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末提出素质教育概念至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达成共识。但前人大多是通过各学科的教育与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点甚少,本文试图通过各种体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简述体育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媒介),认为教师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突破常规组织专教法的局限,将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学占统治地位,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宽松、和谐、愉快的本体色彩,导致部分学生"害怕体育"而厌学体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和谐教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问题,谈几点浅见。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耐久跑是水平四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有较高的锻炼价值,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但是耐久跑学枯燥,生理负荷量大,学生害怕上耐久跑课。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耐久跑的教学:如何通过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怎样在耐久跑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怎样创设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及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步成为主流,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等现象少了,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空间、活动环境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展示的表现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权当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们互相探究。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9,(2):58-60
非教师思维方式因素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可在短时间内解决,转变教师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空间。目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重竞技思维轻教育思维,教学业务重课外训练轻课堂教学,校园竞赛重精英参与轻大众参与等思维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只有转变教师思维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是基本、关注个体差异是方法、重视兴趣培养是方向、重视运动负荷是质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高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已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它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本文根据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