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爱梅 《考试周刊》2015,(3):106-107
科普文章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道理呈现给普通大众的文章。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中的《云计算:一片"电脑云"里的浪漫》一文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通过转喻、概念整合等工具,分析了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因,旨在推广这种"科学松鼠会"式的写作方法,让科学道理与人民大众走得更近。  相似文献   

2.
杂闻罐头     
相信爱看《小学生时代》的读者们,都和我一样超爱其中一个栏目——科学松鼠会。但你们也许不知道,科学松鼠会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团队。2010年11月31日下午,科学松鼠会带头大哥姬十三及一帮松鼠干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风光亮相,  相似文献   

3.
悦读     
《中国科技奖励》2009,(11):80-80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作者:科学松鼠会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这不是一本博客集。全书54篇文章,均是科学松鼠会网站上的精华之作,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  相似文献   

4.
田不野 《中文自修》2009,(11):57-58
科学松鼠会,由科学作家姬十三等人创立。名字来自一个有趣的比喻,松鼠会的创始者们认为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  相似文献   

5.
你是不是经常看到电影里的男主角们在飞车坠楼后仍能毫发无损?你是不是也曾好奇人体冰冻数年后复活?可是,电影中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却未必符合科学原理,其实质是在忽悠你。前不久,由一群各领域科学爱好者组成的"科学松鼠会",从科学的角度,对大片里的这些反常识桥段一一揭秘。  相似文献   

6.
【年度词组】年度挨踢:重度手机上瘾者来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文章,原文标题"手机的温柔陷阱:你手机上瘾了吗?"。文章援引美国马里兰大学新近以"无设备世界"为主题的一项研究结果,描述"重度手机上瘾症"患者的沉迷与疯狂。这项研究"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就一定的问题或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错误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写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某个观点,证明某个道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还要有真实准确而且充足的论据,同时,注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这话证明“写”文章和“说”文章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的精彩要素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彩一课"及其评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重要示范作用."精彩一课"的"精彩"要素有三点:准确讲授教材的观点,要求教师在特定教材、既定章节、规定学时的基础上准确讲授教材的观点,展示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抽象深邃的道理,让人听得明白而又有美感;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注重案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1,(23):34-38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变幻无穷的世界……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钛项圈可以治颈椎病?煲电话粥会致癌?解酒药让人千杯不醉?不吃早餐对身体有害……这些说法靠谱吗?"科学松鼠会"资深成  相似文献   

10.
卡尔·萨根不愧为美国最为杰出的科普大师,他总能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点,将优美的笔法和神奇的构思、抽象的科学道理融入娓娓道来的作品之中,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让你倍感作者对生命的关  相似文献   

11.
卡尔·萨根是美国最为杰出的科普大师,他总能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点,将优美的笔法和神奇的构思、抽象的科学道理融入娓娓道来的文句之中,使文章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以下从两个方面来体味《日本平家蟹》的艺术特点:一、用通俗而富含意味的语言幻化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科学世界文章开头的历史故事可谓精彩纷呈,作者首先将一幕悲壮的历史场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平家一方因寡不敌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幸存者大批大批地涌到海里淹死。”丹井皇太妃将年幼的天皇紧紧地搂在怀里,“嘴里念着:‘我们的宫殿就在大海的深处。’然后跟他一…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结构清晰的始源概念来解释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概念,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现象的主要途径。英语财经新闻中常借助隐喻的不同类型如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等来描述和解析经济活动中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使抽象的财经新闻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帮助员工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14.
嵇晓华,江湖人称姬十三,浙江省舟山市人,在海岛生活了19年,学了11年生物学,杀过老鼠,养过猴子,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起开始科学写作,先后为10多家媒体开设科学专栏,是国内新科学传播的领军人物;主编《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后来搞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  相似文献   

15.
过于"理论性"与"抽象性"的演绎往往让参与者如听天书,从而造成评课活动低效与乏味.笔者认为,并非是真理或道理不为人所接受与理解,而是表达的方式让人难以接受与理解,这就需要寻求一种传达这些理论的更通俗易懂、更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故事可以将深刻的道理通过人人喜闻乐见的形态或一波三折或不枝不蔓地传导而出.并且,在调动参与者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听课者的思考力与理解力.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的不断演进,隐喻成为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不仅在美学领域,几乎所有与语言有关的学科都关注着隐喻研究的发展.隐喻思维在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中隐喻无处不在.但是,一些哲学家却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可有可无,加之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使得修辞现象容易造成误导,故学术研究中应该尽量少使用隐喻.针对科学哲学界对待隐喻的两种不同态度,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产生分歧的原因,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隐喻;另一方面阐述了隐喻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有关"整数性质"应用的问题非常广泛,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逻辑性强,解题技能巧,但道理简单,通俗易懂.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的好题.下面举几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8.
嗨,你听说了吗?有个美国大兵要跟我们中国的嫦娥进行一场太空PK!这是哪儿来的消息?我没听说。你怎么不看新闻?你不看新闻,也得看《小学生时代》的“科学松鼠会”呀!  相似文献   

19.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的知识涉及很多边缘学科,进而使这门学科的内容更为丰富广泛.在课堂上,有时仅从道理上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不便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对诗歌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涉及到"水"这一意象的,文章尝试将"水"作为始源域,分析它映射到的不同目标域,以及"水"在唐诗中隐喻的特点,以期从认知隐喻这一角度认识唐诗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