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精讲导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自读预习阶段:①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六个风景片断的内容。提示:六个风景片断的内容依次是:沙漠驼铃、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园即景、黎明剪影。②六个风景片断是通过什么串联起来的?提示:这些风景片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时空上都没有什么联系,组接它们的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极富哲理的警句。这一基本观点是贯串全文的神线。  相似文献   

2.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1节。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提问 :(1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 ) (2 )西湖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是怎样 ?(边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边看彩图口述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那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 ) (3 )作者是怎样写桂林水的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一 ,对比的手法 ,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对比。第二用比喻的手法 ,西湖 :水平如镜。这样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桂林水为什么“甲天下”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2节 (1 )指名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导读目的: 学习按空间顺序、列数字、作比较、举实例的说明方法;认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导读步骤: 一、速读 1、全体同学快速地将课文阅读一遍,读时顺手把不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汇划上。读毕检查并记录阅读速度。 2、请一名同学简单地回答课文所写的内容。分几部分写的、哪部分是重点。 3、再请一名同学概括谈一下读过本文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导读要点: 缜密清晰的写作思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率直恳切、质朴平易的语言特点。二、导读内容及步骤: 1、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2、以先后顺序给每一自然段作标记:①——⑨。 a、词语评点: ①中两个“以”均作连词:前表目的,后表结果。“引喻”一词,其意不是“引用比喻”,而是指说话,系同义合成词。②中的“异同”,属偏义复词,只取“异”义。“偏私”一词,同义合成词,非“偏于私见”。⑤中的“痛恨”,是痛心遗憾的意思。⑥中的“卑鄙”,是低微的意思,指身份地位。⑦中的“谨慎”,有认真和慎重两个方面的含义。⑧中  相似文献   

5.
学《治平篇》,应达到读通课文,理解精神实质、明确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的目的。教《治平篇》,要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现在学生手边一般来说就只一本课本,能“导”学生“读”的材料最现成的就是课文“注释”,因此要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注释”不够的要适当补充,“注释”不当的要指出订正。下面就本着这一原则,对课文导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课题,补充注释“篇”:首尾完整的文章,多为议论文,如《劝学篇》。  相似文献   

6.
马津 《天津教育》2020,(7):44-45
名著阅读是否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引发热论的问题。以钱理群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学者主张设置名著导读课程,提出阅读指导的长远目标就是“培养精神充分发展的人”。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我喜欢‘导读’这个新说法,如何处理好‘导’和‘读’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教师导读不是教师‘代读’,‘代读’容易,‘导读’难,但是‘读’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一、口脑并用指导读。指导学生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对那些感情充盈的课文或片断,要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务必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就是强调‘口脑并用’声情交融,要达到这一点,导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根据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祖国山水赞美之情的特点,在学生根据预习提示观察图画,观察灯片,读课文时,可以采取‘导读’措施,训练学生美读,就是要求学生设身处地,激昂处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9.
一、导读目的与要求: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有关书目的一般知识,提高对使用书目的认识,熟悉读书治学的门径。 2、分析和讨论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运用举例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说明事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3、在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1.
导读要求: 1、懂得只要知错改错,就会得到群众谅解的道理,明白“朝闻夕死”的含义。 2、学习侧面烘托、详略得当。叙事简明生动具体等写作手法。 3、了解文言词多音多义和特殊用法等语法现象。导读步骤:一、释词通句: 1、多音词①周处年少时( )②谓为三横( )③或说处( )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重点: 理解课文抓住特征,运用数字、比较、烘托,有层次、有重点地状物的方法。二、自学思考: 1、课文开头是:“明有奇巧人……”,你觉得这个开头有问题吗?为什么? 2、课文题为“核舟记”,可开头一节,写的却并不是“核舟”,而是写的“以径寸之木,为宫室……”,这算不算离题?为什么? 3、“核舟”上明明有苏、黄、佛印三人,可  相似文献   

13.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4.
片段1:自主学文,交往互动师:是啊!雪后的景致,美如画卷。作者竣青是以怎样生动的文字来描绘雪后的景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节。可以快速阅读或默读,也可以自由轻声读,选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一、练习引路法教学设计以预习提示为线索,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如下: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顺课文段落结构。2.细读第一段,弄清蛇与庄稼是什么关系。通过默读、抽读、引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思考:①洪水过后,为什么那里的庄稼总得不到好的收成?(也可联系当地洪水过后的实际情况说明.更有说服力)②放蛇后为什么庄稼会获得丰收?③蛇与庄稼之问的关系如何?3.议读第二段,弄清猫与苜蓿的关系。重点阅读第3、4句,思考:①苜蓿和蜜蜂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自然流畅的句式,生动细致的描写以及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理解民间故事以幻想形式曲折地反映现实的特征;认识这一民间故事的积极意义: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导读步骤: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①借助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读音:舔、筛、牛虻、罕、梭、礁、拗不过、拗口、落叶、落在后边。  相似文献   

17.
一、精讲要点 1、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精确而形象的语言。丰富的修辞手段。 2、对祖国壮丽河山和当代英雄的赞美。二、导读要求 1、默读课文,以句为单位标序号X。X表示自然数。这首词从①记至⑥。目的是便于课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均相当简便。 2、默读课文,看注解。注解若不(?)需要,查工具书。 3、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作业:概括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并分别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  相似文献   

1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条理分明、饱含激情的说明文。学习本文,重点应放在领会作者怎样根据观察所得,恰当地运用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上面,与此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中心思想的。导读过程: 一、读课文标题,思考并讨论: 1.本文说明的对象究竟是“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简要说明理由。 2.既然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为什么不把它安排在正标题中?(提示:将毛主席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为本文的正标题,有突出本文中心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自读质疑提供材料1、《夜》写作年代比较久远,主题思想深邃,表现手法纯熟,语言锤炼精当,要深入理解,得其精髓,必须有自读基础。自读要求:①了解故事情节,弄清矛盾斗争的两方;②把握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及人物刻画上的主要手法:③发问、质疑。2、提供有关材料,不只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故事的真实性,而且使他们懂得应该重视哪些材料的占有和研究。①小说写于1927.11.4。故事发生地点——上海。要重温北伐战争到大革命失败的历史,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史实。②关于作者创作意图和  相似文献   

20.
一、释题1.简介《三国演义》与作者.2.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3.知道课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析文1.从看到课题想到什么问题(引入课文).2.根据问题,初读课文.①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写了什么.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①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②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有什么品质?4.轻声自读第二段,思考:①诸葛亮请鲁肃帮些什么忙?②鲁肃办到没有?从中你体会到他有什么性格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