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与办学体制紧密相关的中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在近60年的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学前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明确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发现,学前教育财政在投入总量、地区差异、成本分担比例及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财政体制应该进行重大改革,其思路是:明晰各级政府责任,大幅度提高投入总量;通过增加普惠性公办园、建立资助体系、发展普惠性民办园等方式促进公平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收费管理体制,减少收费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英国和印度三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表现出两个特点:通过刚性立法或国家政策保障学前教育财政预算的实现;依托项目保证学前教育预算不断增加并向弱势群体倾斜。我国应借鉴三国的经验,将完善的教育财政立法作为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注重以实施大型项目的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资助,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与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及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省际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较大,在教师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财政投入能够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基于此,以河南省为例,采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对河南省2019-2030年的出生人口进行预测,依据全国生均投入标准测算河南省普及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需求。通过财政压力分析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后的学前教育财政压力主要集中在2025年之前,此后财政压力逐渐减小。因此应合理规划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前设计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对策,同时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7):116-128
县域作为一个社会共生系统,是分析和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本单位。“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县域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学前教育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3市15个县所辖的县城、乡镇和农村共130位幼儿园园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内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存在政府财政投入重心偏低,经费投入的城市化倾向明显;政府财政投入与幼儿园需求不匹配,对幼儿教师的投入关注不够;财政经费预算制度固化,幼儿园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不同性质幼儿园在政府财政投入上差异显著,城乡幼儿园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促进县域学前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需明确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构建合理的财政投入分担机制;优化经费配置结构,加大对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监督制度,提高幼儿园经费使用效能;完善弱势群体家庭资助政策,发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补偿功能;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体制,加强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回顾和反思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系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投入政策体系制订上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学前教育涉及的社会发展层面极为广泛,涉及的社会发展价值内涵极为根本,涉及的社会经济政策极为复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设是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具有良好经济学、社会学和财政学等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虞永平 《人民教育》2012,(11):17-18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重要政策部署,是各级政府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员令,也是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行动计划增进了政府的履职意识,在很多地方,发展学前教育真正纳入了政府责任范畴,发展学前教育真正成了政府的行动;第二,政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学前教育真正实现了多级财政的共同投入,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加强,学前教育正逐步走上健康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人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包括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财政手段的干预、政府直接办园、政府制定课程标准、强化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及积极参与家园合作等。这些都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起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机构及质量督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沪港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培育0-6岁幼儿,并制定了不同教育财政政策以资助幼儿教育的发展。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比较中国上海和香港两地幼儿学前教育的财政体制,以便为两地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财政体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印度政府为向3~6岁儿童提供必要的学前教育,采取了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开展儿童预算评估等多项措施.虽然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政府不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普及与资源投入不对称、政策和项目推行效率低等问题.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应吸取印度的教训,加大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优先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依赖学前教育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学前教育产业化的缺陷,使政府干预学前教育具有了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此为逻辑起点。论述并提出了当前我国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体系出现了很多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分析了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瑞典、挪威的学前教育体系的现状和特点,以此得到启示:为了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政府需要从明确学前教育目标、分担学前教育学费、鼓励各种形式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大力开发学前教育多样化课程、培养学前教育高水平师资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群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一直主张敬业乐群、修己善群。民国时期群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现行教育目标中仍鲜明地提倡群育。当前,加强群育并赋予其以新的内涵,有助于校正教育上的偏差,丰富教育理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往来目前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考验。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缩小,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两岸进一步合作对香港地位产生的影响,大陆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香港、台湾两地担心的当地经济受到大陆制约,这些问题困扰着大陆与港台的经贸关系。但是,合作是大陆与港台经贸发展的趋势,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应该采取顺应全球化,发展高科技、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合作的策略,以促进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发生质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学校和学校、社会助学机构联合办学是发展学前成人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是高等函授、自考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成人教育联合办学应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端正办学意识,重视自身建设,开拓办学模式,以保证学前成人教育联合办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进入繁荣期,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针对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调整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在新的发展政策背景下,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处于进退两难之中。本文以河南省为例,结合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方向,对河南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解析,从而为河南省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在被动接受与主动适应中前行,这一过程是在中西方文化和幼儿教育理论的冲突中不断完成的,也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的幼儿教育在人性觉醒的旗帜下应当更加理性地思考传统价值与现实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Hong Kong Government policy is to promote Hong Kong as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b for the region. This may be more rhetoric than reality. The article survey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Hong Kong in terms of its role as a trading centre, a gateway to China and a meeting place for East and West for which interchange with Europe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has been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within Hong Kong as far as the European dimension is involved is also reviewed.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 is touched upon which thus far has been heavily Anglo-centric. In terms of Hong Kong itself,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overseas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vailable in Hong Kong from Europe. The extent of Europe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provided in the school, univers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sectors is surveyed. The work of European consulates in promot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 through such organisations as the Alliance Française, Goethe Instituta, etc.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provision. The article makes passing reference to the neighbouring territory of Macau and the importance there of Portuguese.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for European studies and languages, the role of Hong Kong as a trading and financial hub has been a more significant stimulant than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policy for Hong Kong to be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b.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重大教育发展战略之一。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讲究科学性。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关键是要遵循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传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口径过窄,偏重于学前教育内部规律的研究,已不能满足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为此,必须对学前教育学进行适当的改造,其路径之一是加强宏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宏观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指导功能。什么是宏观学前教育学?为何要加强宏观学前教育学研究?如何加强宏观学前教育学研究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WAI-CHUNG HO 《Compare》2003,33(2):155-171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xtra-musical learning in the music classes of the schools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where education is geared towards democracy and citizenship at a time of unstable national identity for both communities. Taiwan has been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indigenisation since 1945, whilst Hong Kong's sovereignty was returned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1 July 1997.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extra-musical learning is essentially a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ese two Chinese historical-social contexts, which require their music curricula to be securely grounded in the ideology of a culturally based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Despit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western-based musical knowledge in schools, Hong Kong and Taiwan attempt to promote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an essentially Confucian set of moral values as a central goal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ethno-cultural nationalism in Taiwan's music education is regarded as a democratic goal for the Taiwanese state, though in practice, the educational systems of both Taiwan and Hong Kong are coloured by the globa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