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级跳远第一跳的起跳离地瞬间身体姿势决定着该跳的距离,并影响着三级跳远的成绩好坏,是该项目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揭示三级跳远技术的真实运动过程,找出影响三级跳远的内在因素,此研究利用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运动员在三站大奖赛上技术录像,对此加以解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1.研究结果与分析 最初的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当时的跳法是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在德国和希腊流行连续两次跨步跳加一次跳跃,而在苏格兰则流行“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这种形式。最后一种方式于1908年正式确认并写入国际田联制定的三级跳远比赛规程中,一直沿用至今,成绩也由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7m提高到现在的18.29m。三级跳远技术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不断的发展变化,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1.1 自然形成阶段 时间约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三级跳远技术形成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内,人  相似文献   

3.
<正> 六、三级跳三级跳远的成绩与助跑速度、各跳的起跳技术及三跳长度比例的长短有关。三级跳技术的发展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时,采用的第一跳或第三跳的技术,而把第二跳(跨步跳)作为一个必要的衔接单元。在30年代中,日本人发展了当时的三级跳技术。他们强调高的水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项目里,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较强的,力量与耐力较多的协调性项目。三级跳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组成,第一跳叫“单足跳”,第二跳叫“跨步跳”,第三跳叫“跳跃”。即简称为:一跳二跨三跳跃。要想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和跳跃  相似文献   

5.
对三级跳远运动中三跳比例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现代三级跳远的发展是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发展而兴盛起来的,是运动员经过助跑,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田径项目。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要完成三次身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一系列相适应的技术动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全跳失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博士谈三级跳远技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级跳中所做的努力程度通常用每一跳的距离,每一跳所占的百分比或者三跳的比例来表示。 根据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跳跃阶段所做的努力程度的不同,三级跳远技术曾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常常造成混乱)。在本文中,如果运动员单足跳所占的百分比高于跳跃的百分比2%以上时,则称为跳跃为主的技术:如果这两跳所占的百分比之差小于2%时,则称之为平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踏板成绩及三跳成绩(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进行探索研究,揭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成绩创造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掌握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技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招华 《中华武术》2014,(10):47-47
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必测项目之一,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和连贯性,考生普遍感到最难练的就是第二跳,那么从高考层面来说,就必须练习好第二跳,才能使立定三级跳技术完善,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整个技术特点来看,有五个因素对第二跳效果影响最大。一、第一跳过高从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结构分析,一跳完成以后还要进行第二跳。从三跳的能量来源出发,第一跳应尽量"平",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是高中阶段的达标项目。三级跳远是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的运动。其完整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和用“单脚跳”完成的第一跳、“跨步跳”完成第二跳、“跳跃”完成的第三跳连贯动作组成。三级跳远是提高学生腿部力量的有效锻炼方法,但也是易导致学生受伤的项目。在教学练习中,有同学不同程度地出现意外受伤事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腿部力量不足;二是动作技术掌握不准确,错误、附加动作多。一、踝关节扭伤(一)受伤原因:快速助跑后,用单脚起跳落地的瞬间,全脚掌或脚跟着地,由于腿部力量不足,使…  相似文献   

10.
对"最佳三跳比例"的理论思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理的三跳比例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三跳比例的演变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最佳三跳比例”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在今天看来,怎样的三跳比例才是最佳的呢?作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最佳三跳比例”问题进行了思辩,旨在从运动素质与技术的交互影响关系出发,为个人“最佳三跳比例”的确立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利于“个体化”训练思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更好贯彻。  相似文献   

11.
翟丰  张艳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43-44,55
从200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分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的观状,提出了以科技兴体,以科学指导科练的思路。指出中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为“速度——平跳式”技术,训练趋势应围绕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具体提出:1、助跑技术和上扳技术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2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更加重视;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技术是由许多的动作组成,它们是彼此联系互相约制而又不可分割的。因此,在研究某一部分的技术时是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从技术的整体性为出发点。三极跳远的成绩取决于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三次连续的跳跃中所获得的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三级跳远技术的原理。但是,在运动实践中往往不容易作到根据技术原理去对待技术问题,同时也忽略了本人的具体情况,所以不能掌握合理的技术,妨碍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训练中或比赛中常看到一些运动员,而且有一部分较有才能的运动虽都十分关心他们三跳的步长,特别是第一、二跳的步长。当然这种关心是很  相似文献   

13.
立定三级跳远是评价速度、力量的指标之一。是体育生参加专业考试的四项素质之一,但据调查,许多考生对此项技术动作理解尚存一定偏差,忽视了三跳之间的合理比例,从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本文主要对立定三级跳的三跳之间的比例展开研究,以期找出更合理的比例关系,对提高运动成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宏武  殷从建 《精武》2011,(A1):12-14
本文通过文献、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立定三级跳远第一跳技术结构中上肢、躯干、下肢等层面进行分析和训练的实践,总结立定三级跳第一跳的训练案例和训练要点,为立定三级跳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三级跳远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世界纪录多次被打破。我们注意到三级跳远技术已由过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在1995年第五届世界锦标赛上,英国运动员爱得华兹以18.29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使这种速度型技术达到了几乎完美无缺的程度。爱得华兹这惊人的一跳,不仅标志着三级跳远成绩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还向人们展示出三级跳远技术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毫无疑问,速度型技术是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三级跳远项目实质上是一个速度性的…  相似文献   

16.
以2008年奥运会三级跳远集训选手李延熙和朱书靖为研究对象,将运动员三跳节奏和三跳中与最后成绩密切相关的一些动作技术指标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二人的比赛录像解析后所得到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对照,寻找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研究各技术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借以找出改进方法,实施最优化训练.  相似文献   

17.
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詹姆斯博士在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点:如果第一跳距离高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单足跳”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如果第一跳距离小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在这里詹姆斯博士把以前人们所称的“高跳”式与“平跳”式的技术分别改称为“单足跳”与“平衡”式。另外,他又提出一种观点:当第三跳距离高于第一跳距离2%时,这种跳法是采用了“跳跃”式的三级跳远的技术。并认为“跳跃”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可能对大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是最适宜的一种三级跳远技术。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助跑上板的速度、单足跳后水平速度及单摆臂、三跳节奏等方面,分析了 1994年以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三级跳运动在“速度-平跳”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技术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9.
肖紫来 《中华武术》2009,(10):12-15
对青少年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应循序渐进,在学习和提高各跳专项运动技术和提高各跳的专项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学习第一跳和第二跳、第二跳和第三跳的结合技术,再学习完整的三级跳远技术,进行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助跑后踏板起跳完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双脚落入沙坑动作中产生一些错误动作,此外,在三级跳中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合理安排三跳节奏,直接对成绩的好坏和完成动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改进、总结和提高三级跳运动技术、在学习掌握其动作技术过程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动作,并施以确切的纠正方法,现在,将上述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一、在学习三级跳助跑第一跳(单脚跳)方面1助跑最后几步降速,步点不准,助跑凑步子上踏跳板,拉大步和捣小步。产生原因:助跑时,没有快速而强有力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