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我们需要依循其独特的个性,读出诗歌应有的诗性。诗歌教学要做到突破理解障碍,"穿越"式阅读;契合诗歌节奏,跳跃式阅读;顺应表达方式,切换式阅读;寻求意蕴关联,捕捉式阅读。这样才能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3.
皎然《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史上最有分量的诗学著作,是对此前长期关于诗歌风格研究的一种新的发展,其中很多的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诗式》风格论和诗境论作简要的分析,可见《诗式》对司空图品味诗歌意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谢莹 《早期教育》2012,(9):46-50
幼儿诗歌节律图谱教学是以语言教育整合观和节律理论为指导,根据需要制作相应的“节律图谱”进行辅助学习的诗歌教学活动。本研究从分析诗歌节律图谱的特点和功能出发.总结了使用诗歌节律图谱开展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式、过去式、将来式、发散式,为幼儿园诗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激发高中学生体悟诗歌语言美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理想突破口。本文介绍了咬文嚼字式、联想想象式、激荡创造式和乐画辅助式体悟三种诗歌语言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西诗歌的想象运思结构模式葛桂录印象式、隐喻式、类比式、复合式想象是诗歌运思模式的四种常见类型。本文从中西时空观的文化规定角度重新探讨了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直觉感悟式与逻辑分析式)的差异特征,以及这种差异性对中西诗歌形式构成的诸多影响。结论是:诗歌想...  相似文献   

7.
2023年高考的两套语文新课标卷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关联式命题的特点。关联式命题有三种方式:一是关联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二是关联课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三是关联诗论,以诗论解诗,以诗印证诗论。这种关联式命题趋势对诗歌教学和备考有三个启示:一要吃透课内经典诗歌,打牢诗歌鉴赏的底子;二要重视群诗整合学习,以微专题拓展宽度;三要适当让学生接触诗话、词话、曲话、诗论、诗评等诗歌鉴赏文章,挖掘诗歌鉴赏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诗歌批评和诗歌理论研究的现状,从其运行轨迹方面加以审视,可概括为"五个层次".即教材式、随笔式、学院式、整合式和诗哲式.而欲抵达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研究的较高境界,则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并善于从感悟和剖析具体的诗歌文本出发;同时,批评者在写作时,还应坚持"三不原则"以自律.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表现诗歌神韵的形体,它构成诗歌的建筑美,因此,多个意象在诗歌中的组合形式便至关重要。其组合形式既关乎诗歌的韵律节奏,又影响诗人的思想情趣的表达。按意象间的关系分类,意象的组合通常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几种常见的方  相似文献   

10.
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与难点,被列为考查中的最高级E级。进行有效鉴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感悟式、诵读式、关键词式等等。笔者认为从诗歌创作的心理路径入手,进而体悟到诗歌鉴赏的心理路径,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下面结合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2.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贾至诗风清丽典雅,其诗歌创作在对仗艺术的积极探索、押韵艺术的不同凡响、用典艺术的灵活多样、炼字艺术的生动传神等四个方面均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在唐诗诸家之中,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5.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的组诗《练祁杂咏》六十首,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也较高。组诗为世人展现了绚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和生活画面,诗人的博学、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和隐逸情怀在组诗里都有所体现。组诗也侧面反映了清代文网并非总是那么严酷。因王鸣盛诗名常被学名所掩,故该组诗后人关注较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戴复古接受屈骚精神的途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复古曾师从陆游,人生理念自然受其影响。戴复古与杜甫也可以说是心神感契,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承祧杜甫现实主义诗美精神一脉而来。杜、陆二人又都极力弘扬屈骚精神。可见,戴复古诗学的主体精神是近承放翁,远绍杜圣,溯源屈子。这一诗性精神使诗人的创作在表现自我人生感受的同时,更纳入具有充实社会内容的抒怀轨道,而在屈骚精神相对缺失的南宋年代更显珍贵,从而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9.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赵嘏的省亲诗在晚唐颇具代表性。从赵嘏省亲诗的创作原因入手,通过探究赵嘏省亲诗中对自己不第的感叹和对他人落第的慰藉,来分析其省亲诗的情感特质。从而发掘晚唐士子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