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高原训练期间补铁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铁元素主要研究热点:高原训练与铁代谢;高原训练中铁对最大摄氧量影响;高原训练中铁对运动耐力影响;高原训练中铁流失的主要原因;高原训练中补铁方式等.回顾铁元素对高原训练的影响,为健康保护与合理训练,应对从事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血...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关于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尽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高原训练对于平原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当今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都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大赛的重要训练手段。一、高原训练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模式1.自然高原的高住高训(Living High Training High)在自然高原进行的高原训练是最早被采用的高原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模式的高原训练时,运动员通常在中等高度的高原(1500-4000m)进行居住和训练。高住高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3.
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训练的最佳次数、训练的持续时间、下高原的时机、训练过程阶段划分及训练课的安排、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适应期;与海平面地区的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应力争前往某一固定地点进行经常性的高原训练;应根据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监控身体机能状况,保障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 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运动健将级20名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运动生化有关指标、高原训练的运动负荷、以及在高原训练的时间和下高原参赛的时间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及其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1月到北京奥运会,为备战比赛,周春秀共进行了6次高原训练。其高原训练结构由3部分组成:平原训练准备阶段、高原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3个阶段相互支撑,互相依托,整个训练环环相扣。6次高原训练结构清晰,总体效果显著。6次都是倡导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全面探索高原训练方法平原化手段,基本形成了适合周春秀个体特征的高原训练方法组合和综合性的高原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速滑强国都很重视高原训练,很多重大的国际比赛经常在高原冰场举行。速滑世界纪录几乎都是在高原冰场创造的。联邦德国的英泽尔、苏联的麦德熬、瑞士的达沃斯等高原冰场几乎是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心。每年世界优秀速滑选手云集在那里进行定期的中等高原、高原条件下的训练和比赛。然而,我国速滑运动训练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高原训练。据有关资料报道,迄今为止,我国仅有3-4次在高原冰场进行的全国速滑比赛以及1985年8月国家队在长白山进行了一个月的高原训练。因此,系统地进行高原  相似文献   

8.
付善民 《体育世界》2013,(12):80-81,77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对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对高原训练法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海拔高度、高原训练的周期和每天的高原暴露时间,提出了进行高原训练应注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前言 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已开始有意识的开展高原训练,并不断地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等方面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几十年来,高原训练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高原训练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0.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丽  李东哲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84-85,8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观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游泳运动员的感知觉、记忆和注意等作业绩效的影响,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因素对人的认知信息加工和精神性操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训练的第2 d,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明显慢于高原训练前的基础值。在高原训练初期,简单反应时、记忆力和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丰富,高原训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讨论了从高原训练到亚高原训练HiLo到IHI到LoHi各种训练手段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种训练手段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家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表明:(1)高原训练不能提高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反而使速度能力降低,但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2)高原训练可使人体Hb、RBC明显升高,可有效地改善人体的造血功能和氧的运输能力;(3)初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C均明显下降,机体消耗增大,并发生应激反应;再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无明显变化,C明显降低,从而使T/C值明显升高;(4)改变高原训练的强度并不能改变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理论诸方面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宜。1600m-2400m为适宜高度,1800m-2300m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训练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的技术方法和训练方法中间歇训练法、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住高练低练法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指出模拟高原训练法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访问法、实验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交叉训练中,男子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耐力、专项速度耐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交叉训练使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增强,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