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佛教与基督教是世界上两个影响巨大的宗教。佛教的明显特点是它在产生时就有无神论的倾向。基督教是典型的主张有神论的宗教,上帝或天主的观念是基督教基本的或最有代表性的关于神的观念。佛教与基督教虽产生于不同区域,但它们在"神"的观点上确实有不少可比之处。这既表现在异的方面,也表现在同的方面,在一些场合中还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登陆中国,是一种对中国的宗教传播与文化渗透。晚清特有的历史背景使得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障碍重重。作为外来文化,基督教同历史上的佛教、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一样,也要经过一个磨合、渗透与融合的渐进过程。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之举,把中国人的怒火迁延到了意识形态领域,导致教案迭连发生。本文试图从反洋教书文揭帖来解读近代中国的反洋教。  相似文献   

3.
李新德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52-55,61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皖江地区宗教文化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庐山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为其成为宗教名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庐山北部为例,分析典型佛教、道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建筑的分布特点。借助ArcGIS的分析工具,对宗教建筑的整体分布进行一定的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8.
德宏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传入德宏之初,德宏傣族信仰原始宗教。经过排斥、撞击、融合之后,南传佛教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和平共处的局面,佛教文化直接影响着德宏傣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强化了德宏傣族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清规是中国佛教创制的组织管理制度,而《敕修百丈清规》是佛教清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该清规由国家授权编撰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此其属性与以前的佛教清规完全不同,已经从佛教组织的自制规约上升为国家的宗教法规,其内容涉及多种宗教法律关系,并设定了很多新的宗教权利、义务关系,对其后的佛教组织管理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与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0年8月9日至1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外学者56人,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人,提交论文107篇,专著7部,提要30余篇。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文物考古、石窟艺术等诸方面,这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民办教育的生存背景和文化传统入手,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市场化经营的办学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多元集纳、综合创新的大学精神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外事学院成功的内在原因,在于对教育文化与经济文化的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通过文化整合达到教育创新,是西安外事学院探索出的成功道路,也是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基督教以对科学的残酷镇压而著。然而,由于受毕达哥拉斯主义数学与神学相结合传统的影响,作为理性化的宗教,它始终无法摆脱对世俗学术的依赖性,一再试图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的学说的改造、吸收来维护其统治,却不料为近代科学的兴起作了必要的积累与准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实现与国际接轨,中西文化交流愈加广泛与频繁,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大量涌入,多元信仰的趋势日趋显现。近年来,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学生基督教徒的比例有所上升,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透过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剖析大学生信教的诱因,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中国化不应只看作中国本土儒道思想与印度文化结合的结果。学术界流行的这一解释忽略了宗教本身内在运动的规律性、佛教中国化的实质主要是印度经文的实践化亦即宗教化问题。禅宗以实践体验性之禅统摄戒定慧,有效地完成了从释译佛经的佛学到佛教实践的转移,这是禅宗之所以能够实现佛教中国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墨子和基督宗教的相遇历时150多年,二者的对话主要经历清末西方传教士、民国知识分子基督徒和1950年代后台湾天主教徒三个阶段。本文以第三阶段。即近60年墨耶对话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置于墨耶相遇的历史当中,探讨20世纪下半叶墨耶对话的发展状况、特征和独有价值。此一阶段的研究大体上延续了援墨传教、比较东西方“上帝”之爱的义理和应世而作的传统,同时呈现新的转向:以辅仁大学为中心;以天主教徒为主体;以普世价值的追问为主旨。此外,周幼伟以士林哲学为视角对墨子伦理体系的建构,在墨耶对话史上意义重要。总体来看,这些墨耶对话的成果有对天主教学术精神的继承、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的响应,也有对全球化的现实处境的思考,虽然其影响未能走出台湾,某些论题仍需商榷,但对深化墨耶对话的内涵,乃至对中国文化与基督宗教之对话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气功界普遍存在的气功 “宗教化”、“神秘化”倾向, 作者从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学科渊源、根本宗旨以及对健身的不同态度等方面对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严格区别与界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之比较———析普世爱人与宗教仇恨的悖论刘清平(1,82)论东晋士族的玄学信仰与佛教信仰徐清祥(1,90)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魏常海(1,97)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张庆熊(2,37  相似文献   

19.
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韵文学会、《文学遗产》编辑部、陕西省文史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5月 15日至 19日在华山与西安两地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及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的 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厦门大学著名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蔡厚示先生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王水照先生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先生等光临会议并作大会学术发言或吟咏诗词。与会学者提交论文 80余篇 ,近百万字。会议期间 ,先…  相似文献   

20.
隋唐是中国佛学的构成时期,玄奘是这一时期探究佛理的一位高僧,他对中国的佛教发展,乃至对与世界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玄奘宗教思想来阐述其对唯识宗的创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中国佛教、世界佛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