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我国对外传播的目的是“宣传自己,消除误解,在  相似文献   

2.
对外传播,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①对外传播是一个与国内传播相对应的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国界、跨文化和跨语言。  相似文献   

3.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爱玲 《新闻实践》2014,(10):50-52
核心阅读:中国对外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声渠道。但目前,中国对外新闻网站国际排名、全球网民对中国对外信息网站的访问量以及国际开放性都仍偏低。本文提出应从内容、传播策略、国际合作和网民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其信息传播的文化接近性、信息吸引力和国际响应性,争取在国际信息平台上具有话语权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6.
赵婷婷 《今传媒》2012,(3):34-35
举办重大国际盛会是一国展示其文化与实力的重要机遇。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之后,2011年在西安举办世园会。这一系列的国际盛会是中国走向世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西安世园会是展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平台。西安世园会建构对外传播的环境议题,引领国际传播话语权,对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我国对外传播思想的一次提高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构建国际话语权带来难得的契机,提高了我国对外传播的能力,打造了对外话语体系,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新闻话语体系为例,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构建对外话语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我国对外新闻话语权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9.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国家大力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术出版作为“走出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学者国际话语权和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学术出版“走出去”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三种学术图书“走出去”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以促进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眼中,话语体现为将声音作为手段和目的进行传播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话语权.话语权不仅仅是指说话权,而是指控制舆论的权利.就我国对外新闻报道的话语权而言,话语权实际上指的是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李政  高有祥 《青年记者》2016,(14):41-42
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话语权,是特定机构及个人通过披露信息或发表意见影响他人的权力.①而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和控制舆论并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权力和现实影响力,是对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利话语”概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和“交往权力”理论,都是构成话语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话语即权力。福柯说,“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所谓话语权,就是人们掌握媒体对文化价值、行为规范进行传播,并影响大众思想和行为的权力。话语权的问题,往往和传播介质、传播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制文字、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发现电磁波……每一次重大的传播介质和技术革新。都会重构传播格局,也会决定谁拥有或取得话语权。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及广泛应用,同样对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传播格局造成深远影响。不仅是媒体形态变迁,更重要的是,原本由传统媒体占据的话语权也在经历解构、转移、分散、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何艳萍 《青年记者》2017,(14):17-18
话语权是文化与传媒研究领域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概念,指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国际话语权,指的是国际政治传播中就某一个特定问题通过国际媒体表达自己看法并且影响国际社会舆论的行为能力.①话语内容通常由一个主权国家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拥有的影响力所决定,通过某种载体或者渠道被表达.这种话语平台在当今网络信息激烈博弈的时代被互联网所放大,掌握了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就等于在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中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传播的较量也向纵深发展,不时传出一些国家对外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开播或筹备播出的消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通过对外传播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的争夺实际上是话语权的争夺,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去报道新闻,用谁的观点来影响受众,是国际传播争论的焦点.如今,对外传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传播格局被英美主要媒体垄断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郭竞 《传媒》2016,(4):49-50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展示自身国际化程度、整体形象、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更是日趋显著.然而由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原因,“中国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跨文化传播”逐步常态化,电视英语节目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国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获得与此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新闻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央视英语频道为例,力求寻找到能够提升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水平、把握其发展走向的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家档案精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源基础,其走出去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尤其是对推动国际学术、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言意义重大,其走出去非常必要。当前,我国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家档案精品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平台,基于国家档案精品的本质、文化交融的趋势与文化利益的维护三重考虑,为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发挥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其走出去势在必然。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我国一定程度存在文化转型、话语缺失、虚无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入侵等问题,其走出去迫在眉睫。因此,亟需建立档案资源精品、档案制度精品、档案学术精品的对外交流体制机制,以“防”“变”“合”等可行路径有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俞岚 《新闻战线》2024,(3):20-23
当前,经济新闻传播已成为我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格局,我国经济领域国际传播工作既要有战略耐心,更要争取历史主动,力破当前对外经济报道中“信息时差”“预期偏差”“舆论温差”等问题,加快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经济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的概念,源于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理论。1970年,福柯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著名命题。对话语言说者而言,越能系统地使用“属于自己的”话语,就越能主动地获得由话语所带来的权力,形成于己有利的舆论环境。这种话语体现出的权力影响,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话语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媒体,谁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了国际话语权,谁就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影响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判断,给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