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单摆谐振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1)从力的角度;(2)从力矩的角度;(3)从能量的角度,分别证明了单摆的小角幅振动为谐振动,建立了单摆谐振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视角一直是西方小说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叙事视角也就成了表达作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叙述的人称与叙述的角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文本与历史的相关性,关注琐碎、不为人知的"小历史"背后所体现的史诗性。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在虚构的文本中展示不同时期女性的命运故事,将小说叙事空间从北京扩展到旧金山,在时空转变中完成了对中国女性隐忍不屈个性的歌颂。作品体现新历史主义学者所倡导的理论主张,因此可以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出被淹没的华裔群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行走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路上,如同走在山阴道上,景物万千,令人目不睱接。但牵引你目光的,还是作品中那一份思想的颗粒,只有它才能使作品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所以说"百川东到海"揭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殊途同归,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最后都要归结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个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和情境小说之一。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聪明、漂亮、勤劳而善良的女孩,但最终她却被处以绞刑。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从悲观的角度审视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我们能更多地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人们对待宗教和虚伪道德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场面是文学作品中由环境、人物、情节组成的独立的艺术片段。场面描写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叙述人角度、人物感受角度、人物视线角度,选用哪种角度进行场面描写,要依据作品的整体构思。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叙事诗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多为第一人称及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也有不少作品根据情节设置的需要转换视角,不同的叙事角度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外国诗歌作品不多,外国诗歌作品历来不被语文老师甚至是语文教学所重视,几乎谈不上有鉴赏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外国诗歌的鉴赏指导,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鉴赏不同的诗歌,把握鉴赏的特征,以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着力追求作品的意境,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就是建构有机的意象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采用意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意境产生的根源,能更有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给出公式cosθ=cosθ1cosθ2的证明和公式的一个推论,以2005年部分高考试题为例说明公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范丹虹 《沧州师专学报》2004,20(2):11-12,15
在以历史苦难为题材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肚子的记忆>采用了一种奇特新颖的叙述角度,即通过苦难遗留给"肚子"的记忆切入主题,其中叙述视角的设计尤为独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经过了由萌芽、发展到完备的思想历程。马克思"人本观"在继承了前人的人本思想的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使"以人为本"思想更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 ,“我”的大量出现是其形式的重要表征 ,换句话说 ,“我”作为叙述者成为鲁迅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叙事视角。“我”不仅具有形式的功能 ,即往往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故事 ;而且“我”把小说作者鲁迅的价值观念、情感世界以读者更能够接受的形式带到小说的叙述中去。因此叙述者“我”的创造性的运用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鲁迅鲜明的主体特征的高度理性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翠雯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4):51-53,57
《嘴唇里的阳光》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先锋作家及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她的作品既有先锋性又有女性特质,在《嘴唇里的阳光》中这种双重特质体现于其特别而又新颖的叙事技巧之中,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叙事结构的互文性、叙事视角的内化及叙事的诗意性三个特别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玫瑰门》是铁凝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三性的叙述视角展现了一个特定时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以独特的小说结构表达出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关注着女性本体的精神走向,在文化和生命的双维度上,展开女性的自我审判,向人的灵魂挺进,暗示女性解放的希望在于女性自身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18.
"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教学观”决定整个课程教学目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从而形成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从语言运用、语用分析、增强语感能力、用“语用观点”处理一些理论知识四个方面说明“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作用。提出“符号与符号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内部的“概括语境”等语言教学方面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东方伟大的叙事诗”,是鲁迅先生独特艺术的杰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即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三方面,对《伤逝》散文化、诗化的抒情小说文体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报道的个性表明教育报道和其他报道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由于绝大部分教育媒体分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再加之教育报道具有行业的规定性,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通常会造成这样一些偏失。只有改进报道的观念,增强报道的服务功能,才能实现教育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用“三贴近”和“三创新”统领教育报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三贴近”和“三创新”的要求,规范和改进教育报道。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和“三创新”,其着力点应该是教育宣传报道的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