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MIPs),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性能实验研究证实了制备的Fe3O4@SiO2@MIPs对目标分子2,4-二氯酚(2,4-DCP)具有快速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较高的吸附容量;与非印迹聚合物(Fe3O4@SiO2@NIPs)比较,Fe3O4@SiO2@MIPs对2,4-DCP表现出显著的亲和性;吸附选择性实验表明,Fe3O4@SiO2@MIPs对2,4-DCP具有较强的特异结合性能。此外,5次的重复使用后,制备材料的吸附效率仍可达80%以上,说明该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
程娟 《培训与研究》2009,26(8):62-63
CuTAPP(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铜)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卟啉,而Fe3O4则是具有超顺磁性特点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合成CuTAPP—Fe3O4复合粒子,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了其尺寸在纳米范围,且此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的特点,我们推定,CuTAPP—Fe3O4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适合于用作固定化酶载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CuTAPP(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铜)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卟啉,而Fe3O4则是具有超顺磁性特点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合成CuTAPP—Fe3O4复合粒子,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了其尺寸在纳米范围,且此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的特点,我们推定,CuTAPP—Fe3O4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适合于用作固定化酶载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共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等,并讨论了磁性纳米Fe3O4粒子在磁性液体、生物医学、微波吸附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纳米Fe3O4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制备出了Fe3O4、Fe3O4/C、Fe3O4/C/Pd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Suzuki偶联反应.以Fe3O4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将C包覆在Fe3O4上,再在得到的复合材料上包覆Pd得到Fe3O4/C/Pd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结果进行粒径形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uzuki反应在以DMF/H2O(V/V=1)为溶剂,Na2CO3为碱时,在反应温度为80℃下,反应5 h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3种不同取向的NSTO基片上,生长得到3种不同取向的Fe3O4外延薄膜。制备了Fe3O4(100)/NSTO(100)、Fe3O4(110)/NSTO(110)、Fe3O4(111)/NSTO(111)3种不同异质结。3种异质结的I-V曲线都具有很好的整流特性。利用肖特基结(Schottky junction)二极管I-V关系的热激活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这3种异质结的势垒高度ΦB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对这3种Fe3O4/NSTO异质结的磁阻进行了测量,分析指出Fe3O4的磁各向异性和不同取向异质结的势垒高度差,是造成3种异质结磁阻差异的主要原因。发现3种异质结的磁阻都与Fe3O4的Verwey转变温度(Tv)相关,在120 K处负磁阻最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筑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羧甲基壳聚糖-四氧化三铁(PDDA/CMCTS-Fe3O4)复合自组装膜。通过红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复合膜的成分、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XPS结果证实了PDDA,CMCTS和Fe3O4存在于复合膜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淀法制备TiO2/Fe2O3复合纳米粒子,通过光催化降解1,2-二氯乙烷研究其气固复相光催化性能,通过TG-DTA和UV-vis等方法研究TiO2/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相变过程和光吸收特性。TiO2纳米粒子与Fe2O3复合后,TiO2的光吸收阈值发生红移,向可见光区拓展。Fe2O3复合量对复合纳米粒子的气固复相光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复合量n(Fe)/n(Ti)为0.5%。  相似文献   

9.
以Fe3O4和葡萄糖碳化反应制备出的Fe3O4@C为载体,利用C层有助吸附Cu2+,将Cu2+吸附在Fe3O4@C表面,然后用乙二醇做还原剂成功制备出Fe3O4@C@Cu2O纳米复合物.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晶程度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二醇用量对制备Fe3O4@C@Cu2O纳米复合物的影响.以Fe3O4@C@Cu2O作为可见光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结果表明,Fe3O4@C@Cu2O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2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10.
在Na2O-CaO-B2O3-Al2O3-H2O-R体系中(R代表有机胺),应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两种具有新的骨架结构的微孔硼铝酸盐分子筛,结构中硼与氧配位的基本结构单元为平面三角形(三配位)和(四配位)。吸附性能的测定表明这类微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在0.5-0.6nm之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丙烯酰基功能化的磁性Fe3O4粒子表面制备三唑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三唑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三唑磷分子存在较高的吸附特异性,以此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剂,成功地应用将三唑磷从有机磷农药混合液中分离和富集,富集因子高达40,分离因数SCPF/TAP低达1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性粒子,对其药物控释性能进行检测。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Stober法,在乙醇/水溶液中,通过氨水催化水解硅醇盐,制得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耐酸性、磁分离行为及对药物布洛芬的缓释行为。结果:SEM显示Fe_3O_4与Fe_3O_4/SiO_2粒子均为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基本均匀;与溶剂热法比较,共沉淀法制得的Fe_3O_4晶粒结晶度较好,XRD衍射峰强,SiO_2的包裹使得Fe_3O_4尖锐的特征衍射峰稍微下降,表明包覆过程没有破坏其晶体结构,Fe_3O_4/SiO_2样品谱图中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衍射峰,红外谱图同样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透射峰。结论: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耐酸性,磁分离实验表明二氧化硅的包裹减弱了Fe_3O_4的磁性,布洛芬缓释实验表明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用硅烷偶联剂MPS对所制备的磁性微粒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并用FTIR、XRD、TEM、XPS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S已经很好地键连到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的磁性Fe3O4纳米微粒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采用改性后的磁性微粒可以显著改善磁性微球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用硅烷偶联剂MPS对所制备的磁性微粒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并用FTIR、XRD、TEM、XPS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S已经很好地键连到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的磁性Fe3O4纳米微粒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采用改性后的磁性微粒可以显著改善磁性微球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在微波辅助技术的前提下32Fe +/Fe +摩尔比、氨水用量和微波功率变量因素对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制备条件。同时,对该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扫描分析。其结果表明:(1)32Fe +/Fe +摩尔比1:1、氨水用量15mL、油酸钠1.00g、微波辐射功率200W 和反应30min 为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最优条件;(2)根据Scherer公式计算,该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0nm~20nm,且样品微粒形状规则,近似球形,晶体形状较好,粒径大小较为均一;(3)通过对比研究制备34Fe O 纳米微粒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从XRD谱图分析可知,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的34Fe O 纳米微粒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分散性好,且强度较高,说明该法所制得的34Fe O 微粒晶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三价铁盐和合成工艺来制备高密度FePO4前驱体,分别从反应物浓度、终点pH值、以及干燥方式等因素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保持在50℃,Fe(NO3)3.9H2O浓度为1.1mol/L,并且控制pH值=1.3,采用二次干燥工艺,可得到密度为1.55g/cm3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FePO4.  相似文献   

18.
以单分散的Fe3O4微球(粒径为200 nm)为核,通过水热碳化和原位还原,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复合材料Fe3O4/C/Pd(0),研究了其催化Suzuki反应的活性及磁分离回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Fe3O4/C/Pd(0)热稳定性好,可在空气氛围下高效地催化碘代、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该催化剂还表现了非常好的可循环性,连续使用五次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为进一步拓展碳包覆磁性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使用自组装法制备得到SiO2颗粒,测试得到其平均孔径约为3.61nm,此孔径大小与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分子层间距有关。将自组装得到的SiO2颗粒依次浸泡于硝酸银(AgNO3)溶液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反应后光照此混合液得到复合材料Ag-SiO2。此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红外光谱(FT-IR)来表征,产物为球状复合颗粒,其中Ag纳米粒子被均匀的锁定于SiO2颗粒中,避免了Ag粒子的聚集。在抗菌性测试中发现此复合颗粒的抗菌性优于单一纳米Ag,文中还讨论了此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