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文味”是到处都有的。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基本环节。其中的“说”是重中之重,抓好“说”,不仅有利于学生“说”的素质本身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以“说”促的。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谈“文”色变,遇到老师布置写作文便如临深渊。究其原因,他们往往说是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仔细分析,在肯定大多数语文教师讲的要善于思考,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忽略“说”的重要作用,以“说”为突破口,抓好作文教学。一、摆正“说”的位置。“思想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这句话,我们…  相似文献   

3.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一位语文老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名学生正在数说他“我想大家都知道时”,他叉说了一句“最近.在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5.
杜凤云 《山东教育》2004,(31):34-34
那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很静,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一夜的工作》一课的目标检测。一位同学正在黑板上写生字,“写完回去!”我读完最后一个词说。  相似文献   

6.
10月31日,内蒙古呼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自缢身亡,他在遗书里说:“我……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他表示,要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讨回“自尊”。  相似文献   

7.
一天下午,放学前我到教室布置语文作业:“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第六课生字三遍。”“老师,黄林已经写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平时喜欢插嘴的学生抢着说。我一愣:“他们怎么知道作业的?难道上午上完课我已经布置了作业?没有啊!”仔细一想,疑团顿开。因为以前我们每次学习新课文后,家庭作业的第一题我总是布置写三遍生字,没想到这些小家伙竟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实践也证明: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  相似文献   

9.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很多人都侧重于“写”的教学,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说”的训练。事实上“说”比写更重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11.
每接到一个新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便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从中也可提一些对教师的要求,目的是更快地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希望借此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来,见到的每份自我介绍大同小异,无非是说说自己以往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困惑等。有的同学会提一些笼统的要求,如:“我阅读能力差,恳请老师帮助。”“我不爱写作文,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迫切需要回归本原”——我一直想大声疾呼!我一直觉得:语文教学好比一桶水,每节课的教学恰似一碗水,少了哪一碗都不易察觉;而数学教学就好比一根链条,少了哪一环节,都无法连接起来,每节课都必须扎扎实实、本本真真。当然我不敢在语文老师面前谈我的这种认识,为什么我现在又想说出来呢?因为最近读到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从这个全国知名的语文老师的论述中我似乎也找到了一些共鸣。她说:“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着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当然我说这些观点,主要是想说明数学教学迫切需要回归本原,每节课都必须摈弃形式主义,上得扎扎实实。语文教学我不太懂,但我相信教学应该是相通的,语文教学同样也需要回归本原。  相似文献   

14.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在青岛胶州市日前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该市胶西鲁戈庄小学语文教师孙美娟高兴地说,“与名师近距离接触,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受到某些权威人士的抨击.一说“试题荒唐成瘾成癖,考倒鲁迅考倒巴金”,另一说“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对上述两种批评和指责,笔者不敢妄加评判,只是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思考之一:20年来高考语文试题是否“荒唐”?假  相似文献   

16.
陈静 《中学文科》2007,(9):81-81
那一年秋天,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学完第一单元之后,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做一篇口头作文。刚说完要求,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有的说,我的爸爸妈妈整天除了做农活从不理我,我不幸福;有的说,比起城市的孩子来,我们一点都不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任书藏 《中学文科》2007,(10):136-136
每到上作文课,学生们就有一种畏难情绪,感到十分被动。那么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作家孟伟哉说:“我就常劝一些青少年写日记”。其实,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我们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而且,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可以说较随意些,同学们易于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车雁 《云南教育》2008,(2):42-42
我不止一次听到同行抱怨:“语文课不好上”,也常听到学生说:“学语文没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感到很无奈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9.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来发现在许多场合,常有人礼貌地给我冠上“语文专家”的美名,我只能傻呼呼的陪着笑,真的是担当不起啊!我绝对比不上一个在小学语文领域耕耘的老师。我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我常说自己只是个“坐在家里的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