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也是解读儒家道德教育原则的前提;“道之以德”是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其它具体教育原则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抑或是荀子的性恶说,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并直接影响到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的心性论是形而上的修养论,而儒家的修养论是实践的心性论。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从孔子发展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延展。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问题,十多年来成了一个禁区,只能批判,不能继承。最近教育史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可以批判继承的,我很同意。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对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从先秦儒学到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再到明清实学,不管经历了多少变化,都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道德教育是儒家一贯的传统。虽然儒家的道德教育中有许多封建的、腐朽的东西,但其中许多的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原则,特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儒家论自我修养(一)自我修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一贯的作风。道德教育的核…  相似文献   

5.
现今,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有其复兴的态势,有关儒家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私塾热和读经运动开始在实践中蔓延开来。在现今中国,尽管儒家道德教育具有超越的合法性,但是它不具有完全的民意合法性,也不具有完全的文化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不可能实现其本有的承诺。但是,儒家道德教育,特别是其具有超越合法性方面的道德伦理教育,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顾秀英 《考试周刊》2009,(38):210-211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如以情感人、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等,这些经验对现代道德教育,包括幼儿道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本文对儒家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指导和启发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儒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问题,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理论影响和借鉴意义,就当前社会而言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会简要的介绍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基础、基本方法,而后阐述了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即: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8.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过去我们常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即对内强调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形象,对外提倡忧国忧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圣外  相似文献   

9.
儒家“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天地之心”的学说.其适用范围超越了人类社会,而且及于广大的万物,这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这些古老的思想对后人的启示在今天看来尤为深刻,把儒家的仁爱观引入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8,(1):83-89
1214通过调查名中山大学与嘉应学院大学生的儒家道德知识与行为,发现中山大学的大学生在儒家道德认知方面略好于嘉应学院大学生,嘉应学院大学生对儒家道德认同度高于中山大学的大学生,嘉应学院大学生在儒家道德践行方面略好于中山大学的大学生。从总体情况看,两校大学生对儒家道德的了解与认同度的状况堪忧,原因是大学生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儒家道德教育。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都需要加强儒家道德教育,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儒家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1.
闫宁宁 《上海教育》2006,(9A):41-42
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传统道德教育的国家。虽然欧美化中的一些负面价值观也对韩国社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但是,韩国政府从1960年就开始强调传统道德教育的熏陶,这种传统道德教育以儒家伦理为载体,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编按]  相似文献   

1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孟子和苟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先秦儒家思想家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学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造就了不少精神巨人。儒学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一生高度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写了很多儿童教育读本。《小学》是朱熹依据其“理气”哲学论和心性说编辑的,反映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儿童教育教科书。《小学》一书内容丰富,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过程论、规范论、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多种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中,更突显了现代道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利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切入点,为现代社会提出了道德教育面对的未来方向,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重现  相似文献   

17.
论及儒家优良道德教育传统,也许我们能说出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没有揭示出儒家道德教育传统的根本特征,这也是当前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儒家优良道德教育传统至少表现在这样三个根本方面:性善论的人性观基础,这一点不但没有被现有的德育加以继承,反而长期受到批判;“道之以德”的教育核心原则,这一点在我们德育过程中从来没有得到重视;强调生活教育论,而不是唯学校教育论,当前道德教育完全是一种唯学校教育,这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脱离生活的“不道德”的教育,正是儒家明确反对的。深入挖掘儒家以上三大优良道德…  相似文献   

18.
儒家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如下:德政统合使道德教育目标发生错位,道德决定论使道德教育缺乏坚实的根基,道德修养工夫的空疏使个人的道德修养既不能立身又不能服务社会,以家族伦理为本位的道德伦理教育造成私德主导、公德不彰,灌输式教育造成教育效果不佳等。分析这些缺失及其原因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籍庆利 《文教资料》2010,(36):139-141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思想精髓延续至今。孔孟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道德教育内容与自我修身有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严从根 《中国德育》2009,(3):20-24,33
一、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 曾经,儒家道德伦理及其教育在我国的德育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展开,传统儒学的血脉基本上被斩断,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和政治经济架构已经建立。随后,真正读过儒家经典、了解儒家伦理、践行儒家道德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开始认识到以儒家文化应对霸权的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