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少数民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体现出了一系列特殊问题:教育经费缺口巨大;民族教育专款种类多与数量小的矛盾突出;“三免”政策背离民族教育实际情况;民族文化差异引起的教育成本太高等。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体制和“按生拨款制度”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镇地区间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差异的来源包括教育经费支出和地区间产品、服务的价格差异两个方面。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讨论中,如果直接比较各地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研究得出的结论将失去真实性。在义务教育阶段,人员投入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城镇地区义务教育人员经费生均支出进行调整,获得真实人员投入情况,并对其差异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出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较为精确的调整方法。基于大样本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借鉴国外可比工资指数法构建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地区间义务教育人员经费价格调整指数变异性大,因此对人员经费支出进行价格调整是必要的;各省份城镇地区间义务教育人员投入真实差距小于义务教育人员经费支出的差距;各省份城镇地区间生均义务教育人员真实投入的差距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学龄儿童仍然获得更少的义务教育人员投入,应该继续贯彻执行对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政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不明确、教育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的具体问题,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学”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在经费投入、投资管理体制和收费政策方面的变革,使教育经费投入总额增长较快,生均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增长明显。今后应建立教育公共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和分担制度,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然而,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城市性质使其享受政策保障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其教育经费又往往难以达到主城区水平,因此城乡接合部地区可能成为处于主城区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经费“洼地”。本研究基于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使用空间断点回归方法,定量地研究“新机制”背景下城乡属性对于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接合部学校生均经费显著地低于邻近的农村学校,而且存在学生规模过大的问题。本研究建议,现行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该对城乡接合部学校的教育经费予以重点倾斜。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教育公平的推进和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我国逐年增长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目前义务教育的需要,因此,发行教育公债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内蒙古东鸟珠穆沁旗、青海海晏县和广西西林县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基本趋势上来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公用经费不足、师资外流、普遍负债等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且投入应区别对待,并积极化解义务教育负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教育投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分析、农村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与城镇中小学的差距比较、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城镇中小学的差距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距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关于农村教育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健 《教育探索》2008,(11):71-7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财政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地方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等原因造成的。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分地区、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以“地市级财政收支缺口”为标准的农村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系统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监督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甘肃、新疆、宁夏6个民族县的调研,分别从县域和学校层面,探索近年来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投入差异较大、公用经费比例偏低、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基于生均经费指标的剖后发现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不高、"省级财政不中立"是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制度激励省级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努力程度,出台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充足性标准,重视公用经费的专项拨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8%的背景下,农村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仅为71.4%.这与到2020年,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当地平均教育水平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殊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家长观念落后是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特殊教育投入、加快特殊教育立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家长观念、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保障农村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学校公用经费短缺、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以及学校负债累累是凤冈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公用经费的投入得不到有效保证、教师培训经费无法落实以及国家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这三大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减少资金拔付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加强对公用经费投入的监督、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以及建立后续投入机制等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义务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部分市县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数据的分析发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出水平与自身相比虽有所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且区域内配置不平衡、使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以致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而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的努力程度也不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与政策上存在某些偏差造成区域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拉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公用经费拨付规则和管理制度与学校工作实际也不尽相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区域内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平衡,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使用结构,增加学校管理公用经费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刚性缺失是一种社会病理现象,是社会资本参与义务教育经费运作的根本原因。以质的研究为视角,透视社会资本在学校经费运作现场的现状,认为理想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必须去"社会资本"化,经费来源必须独立,增强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性与投入政策的刚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依据《河南教育年鉴》所公布的官方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4%标准;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低于全省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事业费虽有所增长,但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限的教育投入仅仅能维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运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目前还存在投入总量低、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生均教育事业费低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等问题和困难,使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发展都面临着种种困扰。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落后、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教育财政政策执行不力、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等。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必须建立和积极的民族教育经费筹措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税费改革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对整个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取消了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社会事业中涉及面广、需要确保必要投入的一项公益事业。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和顺畅,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下山脱贫是浙江省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武义县的下山脱贫实践是浙江省扶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对武义县下山脱贫移民生存发展状态调查,认为武义县下山脱贫移民生存发展状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山的成本增加,难度增大;山民的观念陈旧,技能缺乏;下山脱贫安置点多,资金有限等。要想使下山脱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政策和服务,转变安置方法和资金投向,注重下山脱贫移民的教育培训、多种经营和帮扶救助等,并且一定要做好下山移民和接纳地村民两方面的工作,使之能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