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珠飞 《中国教师》2008,(12):55-56
<正>[案例一]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7》,要求学生从《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这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经过举手表决,大多数学生愿意写《有趣的一次实验》。笔者决定让学生们先做实验,然后写,学生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第二天,作文课的铃声刚响,  相似文献   

2.
我班共有58名学生,从五年级开始,我就组织学生每月投一次稿。迄今为止,班内共有36名学生在《少年文艺》《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大王》等报刊发表习作100多篇。组织学生投稿,让学生享受发表的快乐,从而爱上作文,这是我希冀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孩子还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讲故事,否则就又哭又闹。为了省事,我专门买了很多故事磁特,陪他一起听,代替我口干舌燥的讲解。孩子每次都在故事声中酣然入眠,几年下来,我居然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盒故事磁带,孩子也听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故事。不经意间,孩子说话居然能出口成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里的繁杂的故事情节也能如数家珍。学校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动要求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较高低,  相似文献   

4.
手捧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区《中学生作文选评》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曾看过不少“中学生作文选”,读过许多优秀的习作,常为之喜悦、为之击掌,也向学生推荐,让学生借鉴.但高兴之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之感.因为这些“作文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一个乡镇中学的学生,因为我以前的作文水平不好,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父母就为我订了《全国优秀作文选》。不知是因为什么,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开始,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而她也没有令我失望。虽然我的字迹不是很工整,但因为语言生动、流畅,所以作文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全国优秀作文选》,是她让我喜欢上了写作。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愿《全国优秀作文选》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6.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甘肃省舟曲县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闲暇之余我特别喜欢阅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以前我喜欢看课外书,比如《世界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刊物看得不多,偶然一次,我在学校看见别的同学在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拿过来一翻,立刻被里面优美的文章吸引了,慢慢的越来越喜爱了,基本上月月看周周翻,这也使我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很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读了《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2002年第10期“经典良品”中的《美丽人生》,我明白了其实人的这一生,只要自己干什么事都努力、耐心,那么他的生…  相似文献   

8.
抄书     
尚印 《教育文汇》2014,(20):36-36
每次给学生讲《送东阳马生序》,都会被宋濂小时候借书抄书的故事感动着,并不由地想起自己的抄书经历。小时候我爱读书,却无钱买书,也没地方买书,更借不到书。升初中时,我意外地在一个亲戚家见到一本作文选,如获至宝,一口气把书中的三十多篇作文全读完了。临走前,我提出把这本书借回去再看看,亲戚的孩子说可以,但只能看一个星期,一定要还。回家后,作业一做完,我不去玩耍,翻开作文选就看。转眼间,还书只剩两天了,我急了,便缠着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本子,白天抄,夜晚抄,终于在星期天的下午抄完;书还了回到家,村里人都开始吃晚饭了。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十年辛苦不寻常,春风化雨润心田”,这不仅是我长期坚持读贵刊、用贵刊的一种体验,也是我的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早在我向学生推荐贵刊之前,我就为自己的孩子订阅了全年的——这就为她们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果然,她们的作文成绩渐有提高,且有习作见之报端。孩子尝到了甜头之后,我  相似文献   

10.
一次,在与一个学生家长谈话的过程中说到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那个学生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最近回家总是说上课时要积极地举手发言,我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以前是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孩子说,梁老师如果发现哪个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举手了,除了表扬外,还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  相似文献   

11.
结识《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差不多有10年了。我一直以为与《作文选》的相识是一种神奇的缘!读初一时,我受人之托为同校的一个女孩捎书,一大摞书籍杂志中有一本墨绿色封面的《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我一页页地翻看着、欣赏着、品味着,也被感动着。于是就订阅了1994年全年的《作文选》,然后是1995年的、1996年的、1997年的,直到2003年。渐渐地就对《作文选》上的文章有了一种向往、一点崇拜,有时还幻想着自己的习作也能身处其中。我永远也忘不了1994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向自己珍爱的杂志投稿,紧张到作文的第一句话誊写了好半天还是觉得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而前置性习作导学单可以让学生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童话的语言一般充满童趣,具有故事性,学生的可读性比较高,阅读经历也比较多,这为童话的习作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本文对《童话》习作进行了一次指导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巫海燕 《考试周刊》2012,(42):76-78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14.
满足孩子的习作需求,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万千世界,让孩子说出想说的话,准确抒发自己胸中之意、之情,真正让孩子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进而喜欢作文,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习作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王少月 《成才之路》2009,(35):I0005-I0005
一、当前中学生阅读现状 我曾在初三两个班做了一次调查。让他们写出迄今最喜欢的书,其中弃权3%,无效4%,喜欢漫画类或卡通书,如《七龙珠》《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等16%,喜欢网络小说,特别是蔡智桓、郭敬明的11%,不喜欢的2%;喜欢《微型小说》《读者》《中学生》等杂志的7%;喜欢游戏类图书5%,喜欢四大名著5%,不喜欢的3%。此外4%人称没什么书特别喜欢,12%的学生喜欢其他类图书,10%的学生称喜欢课外辅导或棋类图书。此外,学生喜欢的读物书目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了文体,提倡自由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它非常注重个人体验和语文实践,概括地说,应是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提倡创造性思维,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无拘无束,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反对胡编乱造。《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也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才能产生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习作训练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上古代戏曲鉴赏单元之前学生很诚实的告诉我:“老师,我们不喜欢读《窦娥冤》读《西厢记》读《桃花扇》。”我如果硬生生地抛一句,高考不是只考你们喜欢的东西。我想他们也会马上把头低下乖乖地听讲,但效果呢就不得而知了。9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我需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下问题,然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他们喜欢看的是青春少男少女系~U11,说,他们能懂的爱情只能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一样简单直接。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多数教师喜欢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潜心体会,尽情感受,力图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是,同样是活动作文,由于组织设计不同,习作效果也大不一样。以下是我在一次市级习作评优课上,听到的两节三年级的作文课。课例一《:投微型标枪》师:2008年,在北京将举行第29届奥运会,你喜欢哪个体育项目?生:我喜欢球类比赛。师: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项目吗?我最爱看标枪比赛。谁看过?生:长长的标枪,看谁扔得远……师:今天,我们也举行一场比赛,就是投微型标枪比赛。(出示课题:投微型标枪)师:读了…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春天都是附小校园景色最美的时节,为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喜欢学校、融入学校,在美丽的校园中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学校都会在每年春学期组织《美丽的校园》征文大赛,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主动观察、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美。闲来无事,翻阅今年获奖的学生习作汇编,六年级管雨婷同学的习作《校园又变了》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